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EA, 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
滨医附院麻醉科
侯传新
前言
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
EA大多在麻醉苏醒期急性出现,多发生于拔管后十五分钟左右。
儿童的EA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拔管后3-45 min;平均14 ± 11min。
%,儿童大约12-13%,老年人的发生率亦较高。
躁动对病人的危害:
对医护人员的人员配置产生了极大的干扰。
一些病人躁动非常严重时会有暴力倾向。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跌落地上有可能引起骨折,扭伤等。
目前对躁动程度的分级标准尚不一致,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
Ramsay镇静程度的评分法评分病人表现1分焦虑或焦躁不安或两者均有2分合作,定合力正常,安静3分仅对指令有反应4分入睡,但对击眉间或强声刺激有敏感反应5分入睡,但对击眉间或强声刺激反应迟钝6分无反应
镇静-躁动评分法
:病人试图拔出气管导管或导尿管,翻过床栏,击打工作人员,在床上翻来翻去。
:虽然经常提醒限制的条件,但是不能平静,需要身体制动,经常咬气管导管
:适度的躁动,尝试着坐起来,听从口头指令
:平静,很容易醒,可以服从指令
:难于唤醒,呼唤或摇动可以叫醒,但停止后又入睡,可以服从简单的指令
:可以本能的移动,身体刺激可唤醒,但不能交流和服从指令
:对刺激没有或稍微有点反应,不能交流或服从指令。
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
1 麻醉原因:
2 手术原因:
3 病人本身的因素:
1 麻醉原因:
术后催醒用药
抗胆碱类药物的应用与麻醉后的兴奋呈正相关;
东莨菪碱、吩噻嗪、巴比妥类药、阿托品
侯传新 全麻苏醒期躁动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