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之行考察报告
2012年7月18日至7月25日,思政部一行8人赴台湾考察、调研、观光,台湾之行所见所感所想,现总结梳理如下。
一、印象台湾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内战遗留问题,自1949年至今,已有超过60年的时间,它也成为了很多人魂牵梦绕的地方,甚至成为了很多人难以割舍的痛。
初次到台湾,领略宝岛的迷人风光,实属人生一大幸事。台湾横跨亚热带和热带,物产丰富,尤以水果闻名全世界;四面环海,气候宜人,尽管偶有台风,但并不影响它的迷人美景;地势西部平坦,中东部多山,造成东中西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行走台湾期间,我们看到台湾人大多“人淡如菊”、“如逢花开”,一片和颜悦色又不失认真严谨。一路上,那位二十几岁的导游小姐,沿途讲解的音量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恬美而纯静,并且讲解到位,声情并茂。难能可贵的是,一路上,她几乎从未间断,我们一行人,都被她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还有伴随我们整个行程的司机大哥,服务意识也是令我们深深折服。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有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监管的因素,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台湾民众的职业素养普遍较高。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台湾农村的干净与规整,即使是一条乡间小路也是一尘不染,更无违章建筑或者生活垃圾入目。
这些文字是一个背景线索,在此之下观察台湾就更容易理解同宗同族的两地在各个方面产生差异的由来了。
二、台湾考察面面观
此次考察更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几个方面来进行,以此来了解台湾地区和大陆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尽量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如有需要向台湾学习之处,也希望我们尽快迎头赶上。
1、政治方面
众所周知,台湾地区和中国大陆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大陆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台湾实行的是多党制。自1987年开放党禁以来,台湾便实行多党制,但一直都是国民党执政,直到2000年时,民进党才通过激烈的竞争击败国民党上台执政,直到2008年,国民党再次上台,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又一次击败民进党,马英九取得连任。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得知,台湾有大大小小的政党100多个。因为在台湾,要成立一个政党的程序并不复杂,门槛也较低,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党恐怕只有国民党和民进党两个。在行走台湾的过程中,我们还见到了五星红旗,经询问得知,这应该是有共产党员的地方,也就是说,在台湾的众多政党中,共产党也是其中之一。
在考察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台湾地区的言论还是比较自由的,人们可以畅所欲言,有时也会抨击时政,有合理的管道可以发泄情绪,也可以进言献策,充分行使管理和监督的权利。一旦当局的某项措施不得力或者不到位,便会承受来自媒体和民众的巨大的舆论压力。因此,台湾地区的言论自由以及台湾民众的其他各项民主权利都是可以得到有效保障的。
2、经济方面
台湾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的成果自然不容小觑。2011年,台湾地区的GDP达到了467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20139美元,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人均GDP为5414美元。二者之间差距较为明显,但考虑到物价等因素,差距就没有这么大。
近年来台湾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2007年至2010年全球金融危机打击欧美等先进国家消费,对出口导向的台湾造成更大的打击。台湾面临进出口萎缩、劳
台湾之行考察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