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引言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起,人民币汇率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接踵而至。人民币汇率问题已经广为各国政府、媒体和学术界所关注,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正愈演愈烈。早在2003年7月,美格林斯潘就曾多次论及人民币汇率,认为人民币应采取浮动汇率制。之后,其他国家也都纷纷加入到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做过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分析,但所持结论不一。本文是这些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产生一些借鉴作用。
一、国外相关的研究
(一)汇率变动对贸易影响的古典理论
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观点。价格—黄金流动机制,大卫·休谟(David Hume)认为重商主义的观点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从而不断积累黄金的想法是错误的。大卫·休谟(David Hume)也认为,汇率变动也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自动调节贸易收支,当一国出现贸易逆差时,会使该国货币汇率下跌,从而刺激了该国货物的出口同时抑制了其他国家货物进口,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如果一国贸易逆差使得该国货币下跌到铸币的输出点以下时,就会引起国际黄金流动,造成该国国内货币数量的减少,引起物价和收入下跌,从而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最终改善贸易条件。大卫·休谟的关于汇率变动可以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自动调节贸易收支的观点,对后来的汇率和贸易相互作用的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Eleanor Doyle(2001) [1]通过实证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979年—1992年英镑的汇率变动对爱尔兰对英国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英镑的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二)弹性分析理论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于19 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分析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并提出了“进出口需求弹性”的概念
马歇尔一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首先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该条件要说明的是在供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货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假设前提是: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影响;且贸易商品的供给是完全弹性的;产出、就业和收支保持不变,因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和其替代品价格的函数;没有资本流动,同时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马歇尔一勒纳定理认为,在总收入不变、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的条件下,只要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那么货币贬值就可以改善贸易收支。且两个需求弹性之和越大,对贸易就越有利。相对来说,供给弹性的变动对贸易收支没有明显的影响。
用公式表示就是:
|Ex|+|EM|>1
这里,Ex 表示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EM 表示进口的需求价格弹性。Krugman和Baldwin(1987) [2]、Heike和Hooper(1987) [3]以及Moffett(1989) [4]等分别对美国的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进行研
汇率变动对浙江纺织服装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