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题目: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
一、引言
随着WTO新一轮谈判的深入,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将进一步降低或取消,而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由于其隐蔽性和灵活性,正逐步替代关税和配额,成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和高级形式。纺织行业由于长期受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对一些国家来说是敏感产业,与就业、政治、稳定都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配额取消后,对欧美等国产生巨大冲击,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势必利用TBT对中国等有竞争力的国家进行打压,以保护本国市场,减少逆差。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每个国家的经济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外广大学者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BT对经济影响的整体领域。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纺浙江织品服装出口现状以及受到的TBT影响,分析遭遇TBT的原因,从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三方面为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国外TBT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国内外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技术性贸易的研究
国外Donna Roberts, Timothy Orden[1]在1999年发表的《农产品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能够管制外国产品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法规和标准,并且这些法规和标准的表面目的是为了纠正与这些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相联系的外部作用产生的市场无效。”Suzanne Thombury[2] (1998)认为非关税壁垒是由或然性保护措施、国内税收、管理壁垒和贸易限制法规构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则是其中贸易限制法规的一种形式。而Michael Ming Du指出在法律术语上,产品标准通常被称为贸易技术壁垒(TBT)的内部化。[3]同样地,Robert (1970)、(1970),Alan (1995)等学者也都将技术性贸易壁垒视为非关税壁垒。
许多学者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技术标准的贸易保护主义特性,并由此解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例如,Chengyan yue, John c和 Beghin指出贸易协定承认各国有权制定自己的标准和贸易法规,以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健康或生命。[4]Alessandra Casella(1996)在《无边界的产品标准联盟》中提出了对传统观点的质疑,即国际贸易中标准的制定是政府的行为。他认为产品标准可以在产业层面上形成,具体来说就是标准可以在国际企业联盟的活动中形成。李树则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取决于理性经济个体的偏好及其政治影响的效力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均衡过程。[5]
(二)国内关于技术性贸易的研究
国内有许多学者致力于WTO/TBT协议的研究,有的是根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定义的,例如,叶柏林(1992)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为:“那些确定工业产品或消费品的某些特性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规定、标准和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6]中国商务部编写的《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03》中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对进口产品适用不合理的技术法规、标准,设置复杂的认证、认可程序。[7]更多的学者则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