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唐诗宋词诗歌意象
-------系列(二)-------
雨
论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建构类型与人生意蕴
打开唐宋诗词作品,到处听得到雨声。雨中多愁,因而雨中多诗。以杜甫和李商隐为例:杜诗中“雨”意象出现了246次,比“睛”的36次多了六倍;李商隐诗中有关“雨”的意象出现了73次,而“睛”只有10次。[1]雨作为一种轻柔流动的物象,更是常常出现在词人的笔下,成了词人抒发个人感慨的有效载体。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和审美价值。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谈谈“雨”意象的建构类型及其人生意蕴。
一、喜雨——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韦应物《幽居》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苏轼《浣溪沙》一场透雨过后,走马于平沙芳草地上,自是一尘不染,只觉满眼青翠,内心喜悦可以想见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诗人极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鱼和燕子在微风细雨中的动态。鱼的欢欣,燕子的轻盈,引起了诗人喜悦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快乐、新鲜、活泼、清香,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文同《北斋雨后》)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汪藻《即事二首》其一(雨后不知不觉芭蕉长出几尺嫩叶,令人意远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诗人以树木葱郁的“绿遍”来写“山原”,以水光映天的“白满”来写“川”,对比之色鲜明,呈现出初夏山水的精神,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初夏时节江南地区如烟似雾、迷蒙一片的毛毛细雨,一方面又为我们传来了“田家候之,以兴农事”的子规鸟的鸣啼声,巧妙地烘托了农忙季节的到来。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秦观《好事近》)春雨过后,春花盛开,整个山间随之一片春光明媚,使人如入仙境
这些诗词句子均写得清亲可爱,给人以快感。我们从中可以读出生命的光泽和人生的生机与希望
二、苦雨——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其二:“困卧北窗呼不起,风吹松竹雨凄凄。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当诗人伤春、悲秋、离愁、别恨、寂寞、无奈之时,雨飘然而下,成了最契合文人失意与愁苦的自然物象,具有了特定的感情内涵
雅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为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诗歌意象“雨”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