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9章 建筑防排烟设计.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筑防火设计
基本内容
第1节建筑防排烟设计概述
1
第2节自然排烟设计
2
第3节加压送风防烟系统
3
第4节机械排烟
4
第9章建筑防排烟设计
第1节建筑防排烟设计概述
1 防排烟设施设计范围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采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和设置机械排烟措施。
(1) 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即不能直接对外采光和自然通风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 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如大型办公室、储存较多的可燃物的库房等)。
(3) 超高层建筑封闭避难层。
(4) 高层建筑室内中庭。
(5) 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超过50m2,而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防烟楼梯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两者合用前室,也必须设置防排烟设施。
2 防烟分区 
划分防烟分区的目的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有组织地将烟排出室外,使人们在避难之前所在空间的烟层高度和烟气浓度在安全允许值之内。
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0m2,而且,防烟分区不应跨防火分区。划分防烟分区,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作为疏散和救援的主要通道,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2) 对于一些重要的、大型综合性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为保证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安全疏散脱险,需要设置专门的避难层和避难间。
(3) 净高大于6m的房间可以不划防烟分区。
(4) 不设排烟设施的房间(包括地下室)不划防烟分区。
(5) 走道和房间(包括地下室)按规定都设置排烟设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设或合设排烟设施,并据此划分防烟分区。
(6) 一座建筑物的某几层需设排烟设施,且采用垂直排烟道(竖井)排烟时,
其余各层(按规定不需要设排烟设施的楼层),如增加投资不多,可考虑扩大设置范围,也宜划分防烟分区。
3 隔烟设施 (1) 挡烟垂壁 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
图9-l固定式挡烟垂壁及挡烟
(a)顶棚为非燃或难燃材料;
(b)顶棚为可燃材料
图9-2 活动式挡烟垂壁
(2) 挡烟隔墙
比档烟垂壁效果好,要求成为安全区域的场所,宜采用。
图9-3 挡烟隔墙
(a)顶棚为非燃或难燃材料
(b)顶棚为可燃材料
(3)挡烟梁
有条件的建筑物‘可利用钢筋混凝土梁挡烟。
图9-4 挡烟梁
4 防排烟方式选择
防烟方式
不燃化防烟方式—采用不燃烧材料(部炭化、不发烟)。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和地下建筑,应优先采用不燃化防烟方式。
密闭防烟方式—将着火房间密闭起来。这种方式多用于较小的房间。
加压防烟方式—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叫加压防烟。
图9-5 加压防烟方式示意

第9章 建筑防排烟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5.83 MB
  • 时间2017-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