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及书体演变(二)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王毅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楷书是有楷模的意思。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五、楷书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等可为代表作。
楷书的分类
比较笼统的分法:1~2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
小楷字帖甚多,传世的墨拓中,要以晋唐小楷的声名最为显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时锺繇的《宣示帖》《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唐钟绍京的《灵飞经》等。还有元赵孟頫、明王宠、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迹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范本。
宣示表(钟繇)
黄庭经(王羲之)
乐毅论(王羲之)
王献之《洛神赋》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北朝碑刻《龙门二十品》、《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可为代表。南朝书法以《爨宝子》、《爨龙颜》、《瘗鹤铭》等可为代表,南朝也有大量写经墨迹传世。
《始平公造像记》
《张黑女墓志》
【原创】高中美术(书法篆刻)教学课件:中国书法史及书体演变(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