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李怀西
河南工业大学
Tel:**********
Email:******@haut.
主要内容
一、学工作的重要
二、学的职责
三、学的本领
一、学工作的重要
1、“支部建在连上”的由来
“支部建在连上”是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制度。
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余部(不足1000人)挺进井冈山途中,有感于南昌、秋收起义相继失败,“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遂确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改编部队。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实行“支部建在连上”:在连队设党支部,在优秀士兵中发展党员,在班排设党小组,在连以上设党代表并担任党组织书记。这就在部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对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
后来,毛泽东等在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深切体会到“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经过实践总结,“支部建在连上”逐渐完善,遂纳入1929年底古田会议通过的决议案并形成定制,成为建党建军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延续至今。
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连队党支部成为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2、“支部建在连上”的理论发展
1927年9月,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
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古田会议决议,从理论上阐明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些基本制度和措施,探索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光辉道路,新型人民军队由此走上了发展壮大的历史征程。
1932年9月12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关于红军中党的工作训令》中,提出保障党在红军中的绝对领导。
1938年11月6日,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提出:共产党不争个人兵权,不要学张国焘。但要争党的兵权,争人民的兵权,并形象地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表述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
邓小平反复强调:“军队任何时候都要听中央的话,听党的话,选人也要选听党的话的人。军队不能打自己的旗帜”。
江泽民多次强调:“加强军队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2004年9月21日,胡锦涛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我们对这个问题要始终关注、抓住不放,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3、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内涵
党支部建设不能脱离部队建设中心任务,要着眼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和战斗力水平、紧密联系基层实际来展开。
支部建设紧密联系部队中心任务,围绕履行军队职能,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推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和战斗力水平不断提高上,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在实践中,注重把制定党建措施与基层建设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解决影响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与解决基层建设的突出矛盾结合起来,把落实基层党建规章制度与贯彻执行条令条例一致起来,努力实现党支部与基层单位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注重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这个龙头、提高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与时俱进地改进完善“支部建在连上”的具体制度,防止把抓党建与抓军事行政工作割裂开来的“两张皮”现象,以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和战斗力提高,作为党支部建设和领导工作的重心,作为检验“支部建在连上”成效的根本尺度。
做合格的党支部书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