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资源与环境系 08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张笑然20080802004 田滢伟20080802016 胡庆贺20080802042
摘要:利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榆林市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²,²,²,属于较小程度上可持续发展状态。
关键词:陕西省榆林市;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近年来度量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较为通行的方法。它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测量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在地区、国家和全球尺度上比较人类对自然的消费量与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判定地区、国家或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几年,生态足迹方法由于具有较为科学、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精简统一的指标体系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应用。
生态足迹分析法从需求方面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从供给方面计算生态承载力的大小,通过二者的比较,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即:计算区域的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筑面积等对应的土地面积,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域的生态足迹产出和承载来评价该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程度.
生态足迹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特定人口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一般计算公式为:
EF = N × ef = N ∑(αai) = N ∑(ci/pi)
其中,EF为区域总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α为均衡因子;ai为人均i种消费项目折算的生态生产性面积;i为消费项目类型;pi为i种消费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消费品的人均年消费量。
附:生态足迹测度中的土地类型及均衡因子说明
生态足迹的有关概念:
SEF: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足迹
DEF:人类对生态足迹的需求
如果在一个地区, SEF>DEF,则为生态盈余(Ecological Surplus)
SEF<DEF,则为生态赤字(Ecological Deficit)
生态生产性土地: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它代表自然资本。是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可分为化石能源地、可耕地、牧草地、森林、建筑用地、水域六大类。
“生态生产”也称生物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生态生产力越大,说明某种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越强。
按照研究领域划分,首先,导致生态足迹在国家、地区间流动的国际贸易、旅游等方面,一直是研究重点。其次,生态足迹法与投入-产出法、产品生命周期法结合研究国民经济体系,是近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这方面的进展将是人们把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绿色化的努力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最后,由于能源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问题,与此相关的能源利用、交通、饮食等方面也是研究热点。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被介绍入我国以来,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对生
生态足迹计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