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方心气自浩然
摘要:李方膺是“扬州八怪”主体画家之一。但是,对李方膺的研究至今尚纠结在生卒年的考辨上,而对其绘画美学思想以及绘画风格之嬗变的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李方膺留下的文史资料太少,但书画押印却很多,且自成系统,故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引进了李方膺书画押印的考释辨析,结合其绘画作品,研究其创作主体的内心世界和审美理想,进而探讨其绘画美学及其艺术风格之嬗变,以期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扬州八怪;书画押印;绘画作品;李绰;李方膺;创作思想体系;浩然之气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清代“扬州八怪”画派,有八家之说和十五家之说,李方膺都在其列,就其艺术风格而言,健笔凌云、排夏纵横,和李?Z为一个体系,独当一面,为“扬州八怪”主力画家之一。然而,就近30年的研究来看,目前尚属冷门,还纠结在生卒年和家世考辨上,而对其学术思想及其绘画风格之嬗变,至今还看不到相关论述。这是和李方膺的文史资料太少,叉没有留下诗文集有关。本文就其上述问题作一探讨,以期填补空白,不当之处,祈请海内方家指正。
一、关于李方膺生卒年的讨论
关于李方膺的生卒年目前有如下说法:
。根椐袁枚《李晴江墓志铭》云:“乾隆甲成秋,李君晴江以疾还通州。徙月,其奴鲁元手君书来日:方膺归里两日,病笃矣。又:罢官后得噎疾,医者目:此怀奇负气,郁而不舒之故,非药所能平也。竞以此终。年六十。”
由此推算,李方膺生于1695年,乙亥,康熙三十四年,卒于1754年,甲戌,乾隆十九年,终年六十。
然而,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有《送李晴江还通州》诗,自注作于“乙亥”,晚《李晴江墓志铭》之“甲戌”一年,前后自相矛盾,故由《李晴江墓志铭》推出的生卒年打上问号。
。他根椐丁有煜《哭李晴江文》李晴江少余十五岁,交四十五年”为据,因为丁有煜生卒年无异议,因而推出:李方膺生于1697年,丁丑,康熙三十六年,卒于1756年,丙子,乾隆二十一年,终年六十。
。1983年胡艺对管劲丞的断年提出异议。他认为李方膺生于1696年,丙子,康熙三十五年,卒于1755年,乙亥,乾隆二十年,终年六十。他的主要论椐是李觯、郑板桥、李方膺合作的《三友图》。郑题诗云:
复堂奇笔画老松,晴江干墨插梅兄。
板桥学画风来竹,图成三友祝阿翁。
胡艺认为,该诗署款乙亥,为李方膺离开南京路过扬州提供了准确的时间:“方膺归里两日,病笃矣”。又因李方膺卒年六十无异议,这样就推出李方膺的生卒年。
。同年,赵鹏对胡艺的观点提出再质疑。他的观点与管劲丞的相同,但他对《三友图》及郑的题诗提出质疑,从而推翻胡的观点。其理由有二:其一,从郑的题诗认定李方膺离开南京路过扬州的“结论下得很武断,但也无力,因为从引文上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人看出李方膺离开南京经过扬州的丝毫痕迹”。他又在《李方膺年谱》说:“郑的题诗粗陋不堪,不合诗律,出韵。“纵为应酬之作,亦不至浅陋如此,故断为伪作。”
。2001年,崔莉萍于其《江左狂生――李方膺传》中作了李方膺年谱,该年谱较前人所作更丰富、更充实。她在年谱中定李方膺的生年为1697年,丁丑,康熙三十六年,卒年1755年,乙亥,乾隆二十年,终年五十九。显然,这是经过认真思考的。但崔的观点既不同于管、赵,也不同于胡,而是折中。也许崔自谦为晚辈,无意与前辈辩论。其实,学术争鸣的目的,是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不同观点,相反相成,是君子之风,是不应影响彼此间友谊的。遗憾的是她的结论没有留下论证,更遗憾的是她忽略了袁枚墓志铭中不可动摇的证据:“竞以此终。年六十”。
以上五家有关李方膺生卒年争论,时至今日足足跨越了三十年之久。后四家都否定袁枚的说法,足以说明李卒于“甲戌”为误记,由“年六十”推出生年也跟着错了。那么除袁枚而外其余四家孰是孰非?我认为胡艺的观点是对的。即李方膺生于1696年,丙子,康熙三十五年,卒于1755年,乙亥,乾隆二十年,终年六十。因胡艺先生已过世,现将胡艺未来得及说、或未说清楚的地方补充如下:
其一,管赵二人认定李方膺生卒的依据是丁有煜之《哭晴江文》,“李晴江少余十五岁,交四十五年”。因丁的生卒年没有异议,故可推出李的生卒年。看似有一定道理,尚有值得推敲之处。1.《哭晴江文》不一定是祭文,不合祭文范例。类似这样的文字在文史资料中甚多,是一时动情时私下之作。袁枚可以记错,丁就没有这种可能?,没有写出作于何时何地,是间接绕弯子的论证,这是考据学之大忌,且是孤证。根据“孤证不立”的学术原则,管、赵得出的生卒年显得无力。只能作为存异的一种说法。
其二,袁枚《李晴江墓志铭》虽然记错了时间,但不可全盘否定。可取之处有二。一是肯定了
胸有方心气自浩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