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幼儿分离焦虑
主讲人:方明珠
婴幼衔接
初入园幼儿
出现的
不适应现象
家长如何
帮助幼儿
缩短适应期
教师帮助
幼儿迈出
成功的
第一步
二
三
四
一
入园前后
幼儿心理
变化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幼儿生理学
人的大脑发育有一个时间表,出生后头三年最重要。0--3 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新生儿脑重370 克,6 个月时大脑重量为出生时的2 倍,2 岁末为3 倍,3 岁接近成人范围。
脑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存在关键期。在关键期提供丰富的视听环境,会使儿童感觉能力发育更健全,为儿童智力发展创造重要前提。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因此,在幼儿园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会反复上演一幕幕这样的情景:孩子抓住家长的衣角哭得声嘶力竭;孩子抱着玩具可怜兮兮的跟在老师后面哭着要妈妈;傍晚放学时,孩子尖叫着扑进家长的怀里大哭……在孩子刚入园的那段时间里,全家的日子简直是一种煎熬……
宝宝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如同从妈妈的肚子走向人世间一样,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生活的变化会让宝宝感到不解和不适。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幼儿的身心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生长环境及所受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对一个刚入园2岁到3岁的孩子来讲,是一个从个体步入群体的过程。幼儿从家庭中倍受关注的独生子女成长为小班集体中的一员,这一角色转换引起其心理及行为举止的一系列变化,因此,能否实现家园平稳过渡,将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一、入园前后的心理变化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孩子初入园时,由家庭个体活动进入同伴间的集体活动中去,在新的环境中,他们的活动领域扩大了,有了更多更新的学习内容,有更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不能一味的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活动中要与同伴进行轮流、合作性的玩耍、要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规则等等,这些都会使初入园的孩子觉得受限制和约束,难免产生各种不适应,而且每个孩子的家庭环境和个体差异的不同,所反映出的情况也会不相同。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二、孩子初入园时,会有哪些不适应现象呢?
现象1:依恋亲人,不愿入园,情绪不稳,哭泣不止
这是因为孩子离开了最熟悉的父母和家庭, 由不安全感而产生的心理焦虑反应。
这是孩子刚入园时一个突出的现象。有的一接近幼儿园就哭,有的抓住家长的手不放。有的则在吃饭、睡觉时哭泣不止,有的头两天高兴来园,以后“觉醒”过来,反而哭哭吵吵,不愿上幼儿园。
主要反应: (1)苦闹;(2)“我不去幼儿园”;(3)睡梦惊醒。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现象2: 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同伴交往
2—3岁的 幼儿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关心的常常是自己而不去关心别人,也会在集体活动中独占玩具,不让他人玩,在轮流游戏中要强,霸道,稍不如意便会撕打,抓扯,咬伤别人等。因此,入园后要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要学会谦让,就感觉不习惯了。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现象3:年龄小,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行为散漫、规则意识不足。
许多孩子在家中一直被宠爱、娇惯,再者由于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往往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要人喂,午睡不睡要人陪等,另外,也由于家庭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如:喝水只会用奶瓶,不会用杯子,不懂大、小便要入厕,不吃青菜等现象,都会造成孩子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婴幼衔接”家长讲座
幼儿对新环境的不同反应分析:
类型一:抗拒型——哭闹不休,给食物时愿意接受;
不吃不喝,拒绝老师的接近;
类型二:宣泄型——摔扔东西,推打人,哭闹不明显,喜欢独处,言语不多,动作取代哭闹。
类型三:恋物型——抱着自己的东西不丢(玩具、衣服、鞋子、奶瓶等) ,在进餐、睡眠时表现突出!
婴幼衔接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