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1、图为我国南方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
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
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和转弯半径)
参考答案:(10′)
1、居住区道路和小区主路结构清晰(1分),主要走向顺应了城市主导风向(1分),成为居住区良好的通风走廊。(2分)
2、小区主路沟通了三个小区,联系方便。(2分)
3、II号小区的二条主路不宜直接向城市主干路开口(),且开口间距过近()。(2分)
4、小区主路不宜采用尽端式道路(),且长度超过规定要求()。(2分)
5、城市公共加油站不宜没城市主干路及交叉口布置。(2分)
2、图为某市一个居住区组团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平方米,规划住宅户数800户,,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地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均为5层,,;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设施配套.
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参考答案:(15′)
1、在出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地面与地下停车结合。(2分)
2、步行系统较好。(2分)
3、中心绿带与住宅相连,方便居民使用。(2分)
4、住宅建筑朝向好。(2分)
5、东入口人车有干扰。(2分)
6、西南角和东南角两组住宅建筑的间距不足。(3分)
7、住宅建筑布置较呆板。(2分)
3、图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通过土地拍卖,购得一宗商住开发建设用她的土地使用权。。其规划设计条件除按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外,还提出以下规划要求:
沿城市主干路必须设置20米宽绿化带,且拟建建筑退绿化带应不小于10米;河道西侧规划设置15米宽的绿化带,拟建建筑退绿化带应不小于5米;高层住宅建筑高度不应超过50米:沿公园30米范围内之建筑高度不应超过3层,沿城市主干路应独立设置大型公建设施。
对图示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存在的问题。
住宅建筑分为四个组团布置,其中,在东北组团北侧安排了4幢老年公寓。规划提出了以下有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
1、条式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5m。
2、多层条式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10m
3、所有条式住宅之间的正面间距均按冬至日照1h的日照标准计算。
4、。
5、临街住宅的出入口不直接开向城市干道。
6、所有6层条式住宅和8层塔式住宅均不设电梯。
问题:试判断这些标准和要求是否正确?凡认为正确的只需说明该条“正确”,认为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具体回答正确的内容。
参考答案:
1、不正确。多层条式住宅侧面间距不宜小于6m。
2、不正确。多层条式住宅和高层住宅侧面间距不宜小于13m。
3、不完全正确。一般条式住宅根据不同建筑气候区应分别按大寒日或冬至日的日照标准计算,老年条式住宅建筑的日照标准不应该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4、不正确。。
5、正确。
6、不完全正确。8层塔式住宅和6层老年住宅应设电梯。
居住区规划结构调研案例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