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老虎”不再咬人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培训思路及内容
一、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二、触电事故的原因及危害
三、电气安全工作措施
四、电气安全用具与安全标识
五、触电事故预防技术
六、触电急救常识
七、有关权力和义务的法律规定
声能
能量的种类
势能
动能
电能
化学能
辐射能
生物能
事故
均
可
导
致
能
量
的
异
常
转
移
能量异常转移理论
麦克法兰特认为,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事故)都是由于存在如下两个能量因素:
(1)有机体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能力的能量;
(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
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
能量转移理论的基本概念
能量转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人员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外,还与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度、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有关。
能量转移理论的基本概念
触电事故的原因
触电: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承受过高的电压而导
致死亡或局部受伤的现象。
1、电气伤害产生物的原因:电器故障、绝缘损坏、漏电、接地破坏(未接地)等等。
2、电气伤害产生人的原因:侥幸心理;麻痹心理;偷懒心理;逞能心理;莽撞心理;心急心理; 烦躁心理;粗心心理;自满心埋;好奇心理。
触电事故的危害
1、触电事故按构成方式分为:电击和电伤。
(1)电击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刺激机体组织,破坏人的心脏、肺部、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形成危及生命的伤害。
电击对人体的效应是由通过的电流决定的。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是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种类、持续时间、通过途径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电击按照发生时电气设备的状态可分为:
直接接触电击: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动时的带电体发生的电击,也称正常状态下的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的导体发生的电击,也称故障状态下的电击。
触电事故的危害
触电事故的危害
(2)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等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70%的电击死亡事故含有电伤的成分。
电伤的危害有:电烧伤、皮肤金属化、电烙印、机械性损伤、电光眼。
我们把人体触电后最大的摆脱电流,称为安全电流。
我国规定安全电流为30 mA·s,即触电时间在1s内,通过人体的最大允许电流为 30 mA。人体触电时,如果接触电压在36V以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不致超过30mA,故安全电压通常为36 V,但在潮湿地面和能导电的厂房,安全电压则规定为 24V或 12V。
触电事故的危害
让电老虎不再咬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