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
李万峰:
城镇化问题,近些年来有大量的研究和成果,但对县域层面的城镇化研究尚缺乏足够的关注。从、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来看,县域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点。上半年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对中西部多个县(市)进行了调研,我们感觉到新型城镇化对县域发展是一次全面的推进。
一、县域城镇化优势分析
县域城镇化是以县、乡镇为单位的城镇化建设过程,发展有其独特性。在县域城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城镇接受大中城市的辐射,将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理念向农村地区扩散,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由此衍生出新的空间形态。另一方面,县域城镇化也在优化大中城市的发展结构,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第一,县域城镇化发展空间更大。目前我国大城市人口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住房问题的不易解决,工作、生活成本的提高,能稳定留下来的是少数。县域恰恰相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基础好的县,城镇化发展将进入加速时期。一般认为,城镇化率在50%
—70%时,城镇化是一个减速推进时期。2013年,%,整体上越过了拐点,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型推进的时期。东部地区城镇化率超过60%,进入到城镇化减速推进时期。相比较而言,目前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尚未超过50%的拐点,今后一段时间城镇化进程将会保持较高的速度。我们测算,中西部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发展将呈现加速态势。
第二,政策环境对县域越来越优越。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到今年中央1号文件,到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再到国家发改委2+62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国家出台了多项推动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改革措施,各省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总的方向是通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再接纳1亿左右的人口。国家已确定在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重点开发区域,有序推进这些区域的城镇化建设。中央明确提出,发展中小城市、小城镇是改善我国城镇结构的主攻方向,有利于降低人口转移成本、优化生产力布局,有利于减轻大城市的压力、缓解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这对县域城镇化发展是重大的政策利好。另外,各省区普遍推行的省直管县改革,也助推县域城镇化的发展。
第三,县域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成本低。农业转移人口成本问题,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县域范围内的房价与大中城市相比较低,农村转移人口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城镇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县域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更适合农村转移人口就业。县域城镇化转移成本低,使得农业转移人口一部分选择了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就近就地城镇化。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各种探索,其最终目标都是要使农民实现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事实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路径,不仅包括转移到大城市农民的市民化,也包括中小城镇的就近就地市民化等多种形式。
第四,有利于吸收大城市的过剩产能。当前,我国已进入县域经济应当发挥更大作用的阶段,由于经济梯度发展的规律,东部工业的过剩产能正向中西部转移,县域是转移的重点。中西部地区县域经过多年城镇化发展已经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已具备承接一定产能的条件。在
县域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