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日本的关系!!
、教育和语言
唐朝和日本的往来唐朝初年,日本和中国都有往来。7世纪后期,
两国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友好往来更加频繁。日本先后13次
派出遣唐使,还有许多留学生、僧人等来唐。日本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
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唐玄宗时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
唐朝与日本
阿倍仲麻吕17岁时随日本遣唐使到达长安,取汉名晃衡。他在长安太学学习,后来中了进士,
留在唐朝做官。他不仅精通儒学经典,而且善作诗赋,经常同李白、王维等往来,互赠诗歌,友
情很深。他留居唐朝54年,老死于长安。今天西安兴庆宫的公园内,建有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扬州高僧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前5次东渡都未成功。第6次东渡时,他已66岁高龄,且双目
失明,这次他成功地到达日本,受到天皇的隆重接待。鉴真居留日本10年,传播了佛教,还把唐朝
的建筑术、医药和艺术等传到日本。他在日本奈良设计建造的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
的最新成就。鉴真死后,安葬于唐招提寺,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人视为国宝。我国著名学者郭沫
若曾写诗赞鉴真:“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鉴真和尚
中国僧人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最著名的是鉴真和尚。鉴真俗姓淳于,扬州人,律宗造诣很深,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之请,东渡日本传法,经六次努力,历尽艰险,终于天宝十三载(754年)到达日本,时年近七旬,双目失明。他将律宗传到日本,同时传授了佛寺建筑、雕塑、绘画、医药等。日本现存唐招提寺,便是鉴真主持修建的。他留日本10年,死后葬在招提寺。鉴真为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两国人民的崇敬。
葱岭到达波斯、大食和天竺;往东北可到高丽和新罗;海路往东可到日本,往东南可到东南亚各国。唐朝中外交通的发达促进了唐和各国的友好往来。
唐朝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大批外国商人从陆路、海路,来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城市。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种称呼在有的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
唐朝中外交通路线图
唐朝时,和中国通商往来的有70多个国家。唐朝的对外交通也很发达,陆路往西经过敦煌、
“唐风洋溢奈良城”中日两国在隋唐时期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来中国。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有13次之多。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日本乐舞受到唐朝人欢迎。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从奈良来到中国的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隋朝时候,日本天皇派使臣携带建交国书前来。隋炀帝欣然同意并赠给服饰。唐朝很重视日本遣唐使。武则天曾亲自在大明宫盛宴日本使臣粟田。粟田赴宴时,身着紫袍,俨然一位中国士大夫装束。 唐朝和日本贸易繁盛。日本大量出土唐货币“开元通宝”,中国境内也发现日本银币“和同开晁(zhēn)”。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的建筑样式,几乎同长安一样。唐诗在日本广泛流传,白居易的诗尤为日本人民喜爱。日本天皇、士大夫还热衷学习中国书法。唐朝的饮食和风俗习惯传入日本。日本宫廷摆宴,爱用唐式
唐朝和日本的诗历史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