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
北京地坛医院
焦炳欣
黑热病又名内脏利什曼病。
本病特点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更为显著,消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丙种球蛋白增多。
传染源:包括病人和狗,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白蛉作为传染媒介进行传播。
流行特征:本病主要见于农村。
黑热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亚洲
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孟加拉国
和尼泊尔。
在我国,五、六十年代之前广
泛流行于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概况
解放后由于大规模的防治,很多地方已经消灭。据90年代调查资料,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6个省、自治区尚有43个县每年有250~350例新发病例,最近资料显示每年新发病例约100例左右。
2010-2013年全国黑热病发病数据统计
2010
2011
2012
2013
形态
有无鞭毛体和前鞭毛体二个阶段。
,寄生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的巨噬细胞内,如肝、脾、骨髓和淋巴结等处的巨噬细胞。
,寄生于白蛉的消化道内。
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
无鞭毛体(利杜体)
寄生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体的巨噬细胞内
卵圆形或圆形,虫体很小 2-3µm。
有一较大圆形核
动基体位于核旁细小杆状,高倍镜下可见基体和根丝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又称无鞭毛体,姬氏染色)
杜氏利什曼原虫利杜体
利杜体
无鞭毛体(利杜体)
巨噬细胞破裂,无鞭毛体游离又进入其它巨噬细胞,重复增殖
黑热病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