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 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1月8日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许多业务的处理不再做清晰明确的规定,或者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留给企业更大的业务处理空间。在财务上,充分利用谨慎性原则,合理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已成为必然。但从目前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现状看,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存在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些企业尚未充分认识谨慎性原则的作用,没有意识到应该加以广泛的利用,甚至未加以利用;,利用谨慎性原则任意调节盈亏,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或掩盖经营亏损的目的。针对以上现状,本文仅就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略抒拙见。
(二)相关概念
1992年发布‚并于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了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同时‚在行业会计制度中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后进先出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财政部2006年初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关谨慎性原则的规定比较接近国际会计准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盈利、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三)综述范围
本文主要研究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搜集了对谨慎性原则进行研究的国内外出版的相关著作及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各类杂志,还有各院校学报上不断涌现关于谨慎性原则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商业文化》、《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会计师》、《商场现代化》、《中国经贸》、《中国管理信息化》、《中国商界》等。通过对这些成果的学习、分析和总结,能够对
会计谨慎性原则进行解读以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等问题有总体的把握。
(四)有关主题
近几年,学者们对谨慎性原则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主题:谨慎性原则的定义,谨慎性原则产生的经济解释,如何适度应用谨慎性原则,运用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等。在谨慎性原则产生的经济解释方面,可以从税收解释、契约解释、诉讼解释、制度制约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明确谨慎性原则运用的目标,使其在实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二、主体部分
(一)谨慎性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在西方会计文献中,经常用来表达“面对不确定性所持有的态度”的词有两个:conservatism和prudenceo,Basu(1997)在其实证研究中将其表述为,“会计师确认利得等好消息时所要求的可验证程度要比确认损失等坏消息高”。
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第二辑(SFAC )写道,“在财务会计领域像稳健原则一审慎这样的惯例是有其地位的,因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在到处有不确定因素的环境中进行的。”由此可知,会计中的不确定性是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考察谨慎性原则的根本依据。
我国的会计学者一般把它们相应地译为“稳健、谨慎”。《会计谨慎性原
新会计准则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2011-01-0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