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为祖国60华诞献礼“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为祖国60华诞献礼“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
油画发展所开创的民族化道路

油画是来自西方的画种,它来到中国这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必然要面对一个民族化问题。通过展览中油画部分的121件作品,观众能窥见到建国60年来艺术家们是如何将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新时代的艺术变革融合到油画之中,从而逐步将油画民族化。其中胡一川的《开镣》(1950年)、董希文的《开国大典》(1953年)、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1954年)、吴作人的《齐白石像》(1954年)、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1959年)等作品,让我们直观地看到1949年以后,当时中国油画家面陌全新历史时期对艺术创作提出了新时代任务和新课题: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为工农兵服务,深入群众生活。新、老油画家在迎接时代的新挑战时,通过通俗的写实手法,带有理想主义的新生活题材,形成当时油画创作的共同面貌:以表现革命历史、反映社会主义劳动和建设为主。此外还有,汤小铭的《永不休战》(1972年)、沈嘉蔚的《为伟大祖国站岗》(1973年)、吴冠中的《太湖鹅群》(1974年)、陈逸飞、魏景山的《攻占总统府》
(1977年)等代表着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画家和观众对虚套、粉饰的反感,对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思索,使油画创作的境界有了新开拓的经典作品。也有代表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解放的艺术探索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系列:进城之二》(1980年)、罗中立的《父亲》(1980年)、孟禄丁、张群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1985年)等作品。从中可见,60年来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吸收与融合的基础上所开创的民族化道路;为中国油画奠立了生存的根基。


时代变迁带来国画改造

中国画方面,展出了187件作品。它们基本反映出中国画60年来在传统基础上推进和拓展的过程。在建国初期,许多以前画传统国画的画家也开始学习从延安而来的新年画的风格。50年代,如何突破国画旧传统的束缚,如何创造传统国画的新生,成为国画家们创作的时代主题。进人6a年代的国画。尽管在讲政治的现实境遇中,许多画家忙于应酬各种政治运动,“大办农业”画农村,“社教运动”画“三史”,“学习雷锋”画雷锋等主题性的创作一浪高过一浪,但在这一时期还是出现了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黄胄的《载歌行》、石鲁的《南泥湾途中》、蒋兆和的《杜甫像》、吴湖
帆的《雨后春笋》等一批优秀的作品。展览此部分最具代表性作品有:齐白石的《红荷》(1951年)、徐悲鸿的《奔马》(1951年)、黄宾虹的《西湖皋亭》(1952年)、黄胄的《洪荒风雪》(1955年)、潘天寿的《灵岩洞角》(1955年)、黎雄才的《武汉防汛图》(1956年)、石鲁的《转战陕北》(1959年)等。

从版画中窥视中国社会进程

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到了1949年,这种新兴版画已经发展到繁荣期,而从1976年到现在版画的发展则处于转型时期。建国以来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
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版画成为了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并成为了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又出现了多样化的新的格局,多版种、多形式的合力,使版画在艺

为祖国60华诞献礼“向祖国汇报――新中国美术60年”大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泥巴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