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doc《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王玉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分类,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
、说一说、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中,掌握每种形状的不同,认识立体图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并会辨认。
、观察事物和空间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4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初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4种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模型。
学具准备:习题纸、每个小组带来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有一些用特殊积木拼搭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拼搭作品,一起欣赏。)
提问:你们想不想也用面前的物体拼一拼、搭一搭?老师有几个要求:,再动手,每个小组完成一件作品就行了;,看看在拼搭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或发现什么问题;,比一比哪个小组拼搭得又快又好。(播放课件,提出要求。)听好要求了吗?请同学们开始吧!
学生拼搭、交流。
谈话:老师发现各个小组齐心协力拼搭出了漂亮的作品,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小组的作品?
学生介绍。
【设计意图】: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这个环节由学生喜欢的拼搭积木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学生年龄小,所以老师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合作拼搭,特别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形状的不同。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
谈话:同学们真是了不起,简直就是小小设计师。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在拼搭作品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1:球到处滚动,总是不听话,放不稳。
生2:长长的、方方正正的盒子比较稳,可以搭很高。
生3:像易拉罐这样的物体既可以站起来,又可以做车轮向前滚动。
生4:……
谈话: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到的物体形状相同吗?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刚才我们遇到的困难、发现的问题就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现在我们就按照形状给它们分分类,好吗?小组里面试一试,注意听好了,分的时候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播放课件,提出分类要求。)
小组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分类的素材。
。
谈话:同学们已经把物体分完了,让我们来看看大家是怎样分的。
预设1:按照三种分法的顺序展示。
第一种分法:
第二种分法:
第三种分法:
预设2:只出现了第三种分法,教师则搜集3组素材展示。
谈话:同学们真棒,按形状我们把这些物体分成了4类。其它小组也是这样分的吗?其实,数学家早就给它们起好了名字,让我们认识一下每一类形状的名字吧。
这些纸盒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板贴:长方体)
魔方、学具块的形状都是正方体(板贴:正方体)
易拉罐、茶叶桶的形状都是圆柱(板贴:圆柱)
皮球、乒乓球的形状都是球(板贴:球)
长方体、正方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