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研究综述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初名成德,后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纳兰性德研究是清词研究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现将有关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纳兰性德思想的研究
纳兰性德出身华阀之家,后又充任康熙皇帝的侍卫,可谓是优和荣幸有加,但他的词却写得哀感顽艳,令“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出现这种矛盾的现象应该从纳兰性德的思想说起。
较早探讨这一问题的是邓伟,他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纳兰性德的思想。首先,“他对自己的出身和地位看得非常淡薄,不仅不以为是幸福和荣耀,反而认为是自己的不幸并感到厌恶”;其次,他对人生的看法深受佛教和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是消极避世的,他在古人那里找到陶潜和李白作为其效法的榜样,认为这二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与自己是相近的;第三,“他对宫廷侍卫生活是非常厌倦的,皇帝侍卫的身份使他感到在皇帝面前有受压抑之感,他追求轻闲自在隐逸生活并尽情抒发个人情怀的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1]
邓伟对纳兰性德思想的分析是横向的,而祝注先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谈到纳兰性德思想的转变过程。作者认为纳兰性德在入世之前,曾经是意气风发,壮志凌云,“他关心经济民生之学,也有过跃马疆场的宏大志向”;但他在入世之后,曾经仕途的奔波,目睹官场的黑暗,佛老思想占据了他的思想领地。而导致他思想发生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侍卫一差是他思想急剧变化的契机,其次,爱妻早逝也是对他的一次惨重打击,并由此诱使他日益消沉;再次是他所处的生活现实和历史经验也使他认识到官场险恶,风波不定。[2]。
楚庄还从分析严绳孙所说的纳兰性德“惴惴有临履之忧”谈起,指出纳兰性德在言行两个方面都不是“惴惴有临履之忧”的,他对仕宦生活的消极态度和厌倦情绪主要因素不是“惧”而是“恨”,是对封建官场污浊、险恶、奸诈的厌恶和痛恨,对他所从属的封建王朝的价值和前途感到怀疑、失望、悲观,从这个角度讲他对他的家庭、门第和社会地位来说是一个叛逆者。[3]。黄天骥亦持类似的观点,指出:“在封建制度临近崩溃的前夜,统治阶级内部产生的不可遏止的苦闷情绪,必然会反映到创作上来,透过纳兰性德写的哀婉凄厉的诗篇,我们依稀听到了封建的层冰摇曳澌裂的声音。”[4]
二、关于纳兰词题材的类型分析
当代大多学者认为,比起清初著名词人朱彝尊和陈维崧来说,纳兰性德词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单调的,抒写的主要是个人的哀怨和悲戚,从中很难看到’惊心动魄的社会场景和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楚庄说:“纳兰词里既没有亡国之君缅怀故国江山的沉痛,也很少风流才子吟咏秀阁青楼的旖旎,更缺乏政治家军事家评史忧国的气慨。纳兰只是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的贵族青年,他只能从相府院中、金殿阶前和銮仪队里看人生看世界,他只为自己身边婚姻生活的变故、师友遭遇的蹭蹬以及仕途官场的污浊动情,他只局限于带着自己深沉真挚的伤感和悲愤悼亡、怀友、吊古、伤今,这是纳兰词的局限。”[5]但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纳兰性德在表现一己之悲欢离合上是多姿多彩的,有写爱情的,有
纳兰性德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