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之拔罐法
目录
拔罐法的概念
拔罐的目的
拔罐罐具的种类图例
拔罐的分类
拔罐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拔罐法的概念
以罐为工具,利用多种方法,排尽罐内空气,使其变成负压,并吸附于施术部即穴位,对其产生温热刺激,使其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的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拔罐的目的
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驱风散寒、消肿止痛、
吸毒排放。
罐具的种类
罐具
竹筒
陶土罐
抽气罐
玻璃罐
穴位负压吸引罐
拔罐的分类
(一)按排气方法分类
单罐多罐闪罐留罐
(二)按拔罐形式分类
水罐药罐抽气罐
(三)按综合应用分类
针罐挤压罐刺血(刺络)拔罐
适应症及主要穴位
[呼吸系统适应症]
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消化系统适应症]
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循环系统适应症]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重点多取背部及下肢部.
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妇科方面的适应症]
痛经。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感冒拔罐疗法】
症状:畏寒发热重无汗,头痛身痛,可有鼻塞流涕。取穴:风池、大椎、外关
拔罐方法:留罐法。取上穴,留罐15~20分钟。
【腹痛拔罐】
症状:胃脘以下发生疼痛,有冷痛,灼痛,隐痛、绞痛、满痛、胀痛、刺痛等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气海、脾俞、胃俞。
中医拔罐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