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佳木斯市发改委
()
按照要求,现将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佳木斯城市建设现状
佳木斯市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之处的三江平原腹地,为全省两大城市群之一的省东部城市群中心,是我省东北部交通、物流、商贸、教育、卫生中心,下辖六县(市)、四区,其中除桦南县以外的9县(市)区沿江布列。市域交通发达,形成了以佳木斯市为中心,外联省内外大中城市,内接各县市城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门类齐全的立体交通网。市区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客货集散中心,绥佳、福前等6条铁路干线和哈—同、鹤—大等4大干线公路纵横交错,航空连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重要城市,水运可经松花江、阿穆尔河直达日本、太平洋,是省内唯一的江海联运出海通道。佳木斯市市区面积18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9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83万人,。
近年来,佳木斯市积极把握国家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和扩大需求的政策机遇,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批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和民生工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和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总里程为252公里,总面积337万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城市居民用水全部取自地下,为松花江沿岸城市中唯一一个不用松花江水为饮用水的城市。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35万吨,%,基本实现24小时供水,%,%,%。全市供热能力1307兆瓦,供热总面积13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为63%。
“十一五”期间,我市依托沿江、跨江的优势,提出了建设“北方水城”的宏伟蓝图,设计了“从在水一方走向两岸繁荣”的城市布局战略构想,并开始逐步实施。目前我们启动的沿江十里景观带建设已初具雏形,成为松花江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北开发已提上日程,江北开发区建设已经起步,连通两岸的路桥工程和柳树岛开发已开始前期。
二、佳木斯市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佳木斯市城市发展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城区河流众多,水源充沛,流经城区北侧的松花江,与音达木河、英格吐河、杏林河、王三五河等多条自然河流贯穿城区;城区西南地势较高,落差较大,有利于河水向市区流动;城市南部连绵的漫山丘陵构成了大面积的汇水区域,已经建成的四丰山水库,既能汇水,也可蓄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滋补贯穿城区的部分河流,然后注入松花江;利用充裕的水资源和城区内多条河湖水系,通过从松花江引水和利用南部汇水相结合的办法,对构建城市的水网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带动水系周边的城市更新与开发,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水城
,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后佳木斯市城市建设总的思路是:充分发挥临江、跨江和城市六河贯境、一岛三山环绕的自然景观优势,以沿江两岸开发为契机,以“沿江发展、两岸繁荣、改造老区、开发新区”为重点,加快佳西新城区建设,加快江北副城(新区)开发,加强中心老城区改造,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逐步推进城市发展从以长安路为轴向以松花江为轴并重转变,实现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并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将桦川、汤原等周边沿江近市城镇并入市区,加快更大的组团发展,实现从在水一方走向两岸繁荣的城市布局战略构想。
城市建设的目标是:深入挖掘区位和生态魅力资源优势,以人与山、水的亲和力,与园、林的和谐度,与经济开发建设的协调性,与特色文化的交融为理念,以山青、水秀、天蓝、地碧、城美为追求,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高水平开发松花江沿岸生态岸线,高质量、高水准配套城市基础建设,大力度推进人口和要素集聚,利用3年时间加快形成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发展框架,利用10到15年时间把我市建设成为城市布局“显山露水”、城市发展“依山傍水”、道路(桥)建设“环山涉水”、经济建设“保护山水”、生活环境“融入山水”,城在水中、楼掩绿中、人居园中的山水园林城市,成为我省东北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口岸国际化、服务
多元化的宜商、宜业(创业)、宜旅、宜居的特色生态中心城市。
三、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升城市品位
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指导调控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城市,突出前瞻性,体现时代性。按照这一要求,我市围绕发挥滨江优势,利用沿江资源,提出了从在水一方走向两岸繁荣的城市布局战略构想。布局核心是以松花江为主线,沿江带状布局,城市结构为“一轴、两心、五区、七带、三景区”。
一轴:指松花江为贯穿整个带状城市的东西向发展轴。
两心:指旧区市级商业主中心和新区的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