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跑多快.doc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跑多快
三年以来,京津冀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这一城市群如今已成为中国地图上闪亮的明珠,但挑战也与机遇并存,大城市病的治理、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以及县域经济水平的提升,都迫切需要三地一体化的进程能够跑得更快
对比三年前与现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夜间卫星图,不难发现,除了整体亮度和规模更耀眼外,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差距正在缩小,周围则出现了更多星星点点的亮光。
2014年2月26日召开座谈会,在讲话中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三年以来,京津冀相互融合、协同发展,这一城市群如今已成为中国地图上闪亮的明珠。
京津冀背后的大战略
今年2月19日上午,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绍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时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为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一条新路,推动形成大的世界级城市群,提高城市群发展的质量效益,并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发展。
“在十八大之前我国区域发展的特点基本是以板块式发展为主,包括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四大板块。”曾经参与起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的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于去年12月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介绍道。然而,这种板块式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大了板块之间的分化。
十八大之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对过去思路的深刻扭转。“‘一带一路’战略是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谋篇布局的一个开放战略,不仅要带动西部发展,也要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更要扩大中国的朋友圈。”刘伯正分析道。而“长江经济带”战略则是将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串联起来,沿江11个省份在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协作发展,有统筹东中西部发展的深刻内涵在其中。
那么同样作为三大战略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又有怎样的内涵?京津冀是环渤海地区7个省份的核心,而这个区域是东部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振兴的中间地带,其蕴含了协调南北方发展的重要战略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有着深刻含义和长远谋划的国家战略。”刘伯正强调道。
京津冀城市群的主要矛盾之一,是首都北京的“大城市病”。在《纲要》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部分,开篇就指出,要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
最近在考察北京时再次强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将京津冀整体定位于“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了。
今年3月6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市长蔡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北京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指出,首都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最突出的就是人口、环境、资源紧张,比如北京核心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已超过23000人,由此带来了资源环境等一系列矛盾,必须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即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更大空间来解决问题。
那么这三年来,这个“牛鼻子”牵得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效?又面临哪些问题?
织网:
“京
京津冀:一体化能够跑多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