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
常见的思想内容
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
哲理诗
山水田园诗
边塞诗
爱国诗(忧国伤时)
送别诗
闺怨诗
悼亡诗
羁旅行役诗
讽喻诗
赠从弟(其二)(五言古体诗) (魏)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全诗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所咏对象。请具体说明。
咏物诗
对比:风霜的凌厉——松柏的贞刚
突出松柏不畏风霜严寒、刚直不阿的品性。
咏物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志趣、意愿或理想)
本诗托松柏言自己的内心追求:做人也要像松柏一样不畏惧挫折、打击,刚直不阿。
咏史诗是借历史上某些事件,侧面反映现实状况的一种诗歌种类,或是对现实进行讽刺和鞭挞,或是对现实进行赞美和歌颂,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登金陵凤凰台(七言律诗)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意在说明。
(2)颔联思古,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意思是:
(3)尾联中的“日”、“浮云”各比喻什么?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说说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
以“日”喻当朝皇帝,以“浮云”喻皇帝身边的小人和佞臣。作者因受排挤而被迫离开长安,南游金陵等地,其心头挥之不去的苦闷,自然是为小人所排挤留下的阴影和满腹才华无处施展的苦闷,这是由览古而引发的对现实的思考。
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
怀古诗的特点:
“古”与“今”的结合: 一般先怀古,即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然后再伤今,即由凭吊古人引发对当下的时代社会或作者自我生存状况的感慨和思考。
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今昔对比
哲理诗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说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解读一:字面解读 不算大的“半亩方塘”深邃清澈如镜,天光云影闪耀浮动其中,妙不可言。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渠)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进来。
解读二: “半亩方塘”指诗人的心境、智慧,它象镜子一样对美妙的大千世界进行反映,对万物至理进行品味体会,它之所以能够“清如许”,是不断读书(“源头”有“活水”不断补充进来)的缘故。
解读三
这首小诗借池塘水清是因为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山水田园诗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的句序是倒置的,请写出正常的句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竹喧浣女归,渔舟下莲动”
恬静幽美、明净爽洁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
2. 根据你的理解,这首诗的画面给人的感觉是,表达了作者
的心境。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内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