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桂枝加附子汤_PPT课件四、桂枝加附子汤
【方药】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方解】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熟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功效】调和营卫,扶阳固表
【主治】
1、主症:恶风,汗漏不止,四肢微急,屈伸不利,小便难。
2、副症:发热,脉浮或浮大而虚。
【临证思路】
①本方温阳固表,调和营卫,治阳虚漏汗证,无论是服西药发汗或中药发汗,亦或不经发汗所致者均有良效。
②本方温阳摄液,可用于阳虚失摄所致的崩漏带下,出血等。
③本方通阳散寒逐湿,对于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各种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阳虚寒痹者有良效;
④本方温固卫阳,可治“空调病”;
⑤因寒涉水和房事不节而诱发的睾丸肿硬冷痛,以本方加黄芪。
【验案】
(一)阳虚漏汗案
顾某,卫气素虚,皮毛不固,动则汗出,忽感风邪,始则恶寒,浙浙恶风,继则翕翕发热,头项强痛,腰臀酸楚,间以恶心,自汗淋漓。迁延两日,病势有增,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手足发凉,十指尤冷。延余就诊,见其面带垢晦,怯手,缩足,自汗颇多,气息微喘。此太阳表证,卫虚未厥,必需一鼓而克之,否则顾此失彼,难保无肢厥脉沉之虞。乃处以桂枝加附子汤:桂枝9克,赤芍I2克,炙甘草7克,熟附片15克,生姜4克,大枣10枚。1剂而愈。(余无言医案)
按语:表阳虚于前,风邪客于后,风中表更疏,而使自汗加重,阴津亦随之外泄,所幸虽手足发凉,而未至肢厥脉沉,仍宜桂枝加附子汤温经复阳,固表止汗,待阳复津回,则诸症可愈。
(二)误汗致阳虚汗漏案
王某某,男,29岁,1952年10月1日入院。患者因慢性骨髓炎住院二月余,一日下午感怕冷、头痛,、,一次服下,约半小时许,大汗不止,恶风,尿急而无尿液,急邀中医会诊。检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表情惶恐,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拘急,坐卧不宁,状甚危笃,脉沉微而数。诊为大汗亡阳,处方:桂枝10克,甘草6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生姜1片,大枣3枚。当即配药煎服,服1剂汗止而愈。(于鸽枕医案)
(三)阳虚寒凝腿痛案
丁某,男,成人,西北轻工业学院机械厂工人。1976年秋因两腿膝盖痛而就诊。患者腿痛一月,伸屈不能自如,阴天下雨则加重,畏寒怕冷,出汗怕风,口不渴,大便正常,小便色白,少而不畅,曾在某医院吃过六剂独活寄生汤,无效。详细了解病史,乃一月前因感冒吃发汗药,发汗过多而又受寒引起。舌色淡有白苔,脉浮细。病情符合《伤寒论》第20条,乃发汗过度而阳虚的病证,应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10枚、制附子9克,水煎服。患者服一剂后,显著减轻,又服二剂而愈。
(四)痹证案(坐骨神经痛)
张某,男,35岁,北京某中学教师。右腰及臀部疼痛多年,伴有麻木困重感,阴雨天加重,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但服药效果不明显,1969年10月初诊,患者舌淡体胖薄白苔,脉沉弱。应用桂枝加附子汤原方,加川断、狗脊各15克,水煎服。患者服三剂后,臀部已不疼痛,仅有麻木感,但弯腰时仍有疼痛感,又服六剂后腰已不痛,麻木困重感也显著减轻,又连服六剂痊愈。
四、桂枝加附子汤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