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案”是怎么一回事?.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案”是怎么一回事?
摘要:教案原是学校中每个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事情。如今在教师中,由于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于教案的观感和尝试,便出现分歧。为了区分其中何为正常现象,何为混乱现象,便有必要从教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入手加以分辨。
关键词:教案零教案
按照常规,教师备课必须写教案。一般学校在教务管理中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教案。
教案原是学科课程中派生的备课方式,如今随着课程改革的兴起和教师自主意识的觉醒,针对传统课程中重教轻学的倾向,有些教师不仅尝试改变以往那种教案的样式,提出关于教案的新设想和新样式,而且就连教案的存废也成为争议的话题。如此教案现象,不免在教师中引起困惑。如要加以澄清,还得从“教案”的由来说起。
一、教案的由来
19世纪中叶,随着赫尔巴特学派的兴起和普通教学法研究的进展,在备课中逐渐发生教案问题。
现在尚可见到的教案有:如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奥斯韦戈学校校长谢尔登,倡导按照裴斯泰洛齐“符合心智演化秩序的教学原理”改进教学。他在《初等学校教学手册》,列入关于“贝壳和它们的共生”一课的大纲,[1]便是教案的先例。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学者多德于1906年在《赫尔巴特教学原则引论》一书中,收入按照
“教学形式阶段”编制的《数理地理学》课文的教案。[2]
清末民初,我国在西学东渐过程中,清政府学部曾于1905年颁发的《教案规程》为我国仅有的教案规程。毛泽东于1917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实习时撰写的《国文教学案》,如今尚存。[3]从中可知当时教案的样式。
中华书局于1928年出版的《中国教育辞典》中,把“教案”解为“教师每次上课前所编定之教授顺序也。如教授目的、教授材料、教授步骤、教授用具、教授时间皆详解在内”;商务印书馆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书》,在“教案”辞目中解为“学校所编教科教授之次序。如课程表、教授纲目等,均为教案。”此解望文生义,名不副实。
其实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进步教育已经压倒了赫尔巴特学派的风头。加之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师课业负担甚重,故当时一般并不强求教师编写教案。
在我国,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以俄为师”的潮流中,才把“教案”列为常规。当时教案的样本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在北京市第六女子中学实习时,在俄国专家普希金指导下的《红领巾》课文教案方案[4]和1955年上海中学顾巧英在杰普利茨卡娅指导下的生物学教案。[5]两者均名躁一时。
虽然“以俄为师”转瞬即逝,而教案作为正规学校的常规,至少作为对新任职教师的要求,倒沿袭下来。
二、教案的缘由
教案原是从学科课程中派生出来的备课方式。它涉及教师对教科书中课文的理解和每节课的合理安排。旨在使教师(尤其是新任课的教师)胸有成竹地上课。通过课业的合理安排,便于教与学之间的沟通,并使教务行政从中考察教学及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师学历不高、教学经验不足和教学参考资料不多的情况下,这种备课方式,有助于保持教学的合格水平,也是教师在职培训的一种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呢?
,教师的知识却未必能使学生了解与领会,学生能否因此而对学科知识发生兴趣与求知欲望,也值得去考虑。这些正是撰写教案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案”是怎么一回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qpkhvg37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