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文学
第七章辛弃疾
一、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出生在南宋中叶,正是宋金对峙、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中原人民抗金要求不断高涨的时期。辛弃疾一生都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主张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政治事业。
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23岁前)。
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宋室南渡已13年。父亲早逝,由祖父辛赞扶养长大。辛弃疾为收复失地,报效国家,1154年和1157年两次到燕山察看北方形势,探听金军虚实,为军事起义作准备。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农民耿京聚众20多万奋起抗金。声势浩大,威震一时。辛弃疾也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耿京的军队,任掌书记,共同谋划军事。
为使义军取得官军支持,耿京派辛弃疾同南宋朝廷联系,不料就在辛弃疾南下联络时,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兵。辛弃疾得知消息,率领五十骑突入金营,擒获张安国,并押到健康斩首。辛弃疾这一英雄行为,得到宋高宗的赞赏。辛弃疾从此成为南宋朝廷著名抗战将领,时年23岁。
(24~42岁)。
辛弃疾南归以后,在江淮两湖间消磨了近20年的时间。职务的频繁调动,使他不能久于职守而有所建树。但辛弃疾报国之情炽烈,在职权范围内为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积极努力。1168年(隆兴和议后)作《美芹十论》,提出自治图强、恢复中原的治国方略;又上书《九议》呈北伐计划,都未被重视和采纳。
南宋朝廷不让辛弃疾在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斗争中施展才华,却让他到地方镇压农民起义。1175年茶商赖文政在湖北起义,浪潮波及湖南、江西。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提点刑狱进行讨捕。辛弃疾不能致力于抗金事业,却被派遣去镇压农民起义,这是南宋政府投降派的罪恶,也是辛弃疾政治生涯中的一幕悲剧。
辛弃疾怀着收复中原的大志南归,他有政治军事才能,可南宋朝廷执行的是一条妥协投降路线,终不被重用。20年来他虽为筹措恢复与改革地方弊政做了许多努力,但总得不到支持,甚而遭受打击,处境十分孤立。
(43~68)
辛弃疾在作地方官时,关心民瘼,改革弊政,纠弹贪官污吏,引起了一些乡绅和朝臣的嫉恨,他们相互勾结,多次制造罪名对他加以贬斥。42岁被指控“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落职,家居10年;53岁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55岁被控“残酷贪饕,奸赃狼藉”罢官,家居9年;64岁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被控“好色贪财、淫刑聚敛”罢官。直至宋金战局迅速逆转,金兵侵入淮南,宋朝廷才加封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让他力挽颓局,而辛弃疾已老病在床,68岁时,带着壮志未酬的愤憾辞世。
辛弃疾第一次被罢官,曾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自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而以“稼”名轩,自号稼轩。著有《稼轩词》。
辛弃疾以文为词。其词情怀雄豪激烈,意象雄奇飞动,境界雄伟壮阔,语言雄健刚劲。
宋元明清文学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