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
——乔晓欣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
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从下面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和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小农生产者要求摆脱农奴性,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自由,生活上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小农经济的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表现了小农生产者在封建束缚下没有自由的苦闷情绪。
故事背景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它的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我国四大民间故事
孟姜女哭长城
牛郎织女
一、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线索。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主题,
对文中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二、
细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脉络,进
一步体味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还没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夏天天气热,他把老牛牵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他就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平时,他总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他的手呢。 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嫂与他分家,只给了他这头老牛。他上山放牛,有时心里闷得慌,便随□哼几支小曲儿。其实没人听他的,唯独老牛侧着耳朵,好像听得很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其实也没人听他的,唯独老牛咧开了嘴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了他的心事。 一天晚上,他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说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知道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时候不早了,仙女们要回到天宫去了。她们在树林里找到织女。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很多祝福的话,便挥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 织女跟牛郎一起来到牛棚。老牛在一旁见了,眉开眼笑的,仿佛在说:“牛郎,牛郎,好心有好报哇!”
改进后的牛郎织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