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常青校区规划分析
姓名: 李小敏李创刘一恒邓伟伟
功能分区
交通流线及承载力
景观格局
其他方面
大学校园非一日造成
“罗马不是一日造成”同样“大学校园不是一日造成”
一所大学历史愈是悠久,其传统愈是逐渐凝结于物化的校园
之中。下面以我校常青校区校区的规划问题为例,浅谈对
校园规划的一些思考。
以弊端入手深入分析
武汉轻工大学校区的规划设计,以“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为理念,常青校区建设的实践始终遵循着这些理念,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然而,在数年的使用过程中,学生作为校园环境的主要使用者,越来越发现校区环境的某些弊端
常青校区平面图
功能分区
常青校区功能分区明确,宿舍为主的生活区布置在校园的中部,教学为主的学
习区布置在校园两端。这样,生活区与教学区各自独立,避免了相互间的干扰。但由于我校区是条形地块,两端距离过长,应尽量缩短生活区与教学区的流线。
同时校区两侧有许多驾校和足球训练场,造成道路狭窄,人员吵杂。同时常青公寓布置在校外,对同学造成极大不便
交通流线及承载力
校区北侧是红绿灯路口,不宜设校园主要出入口;
城市主要人流方向来自北面,因而在基地北侧设校园中部的主要出入口。校园道路分级规划。
校园主干道为条线路,路宽7 m,不设自行车道,路旁设行道树。
校园小型道路采用5 m宽,一般不行车,以行人为主。然而,有图道路交通较少且单一,造成了在部分路口的周期性拥堵现象(集中于上下课时段
校区道路交通
景观格局
校区规划结合一步一景的优秀建筑文化传统,突出了的地域文化,以湖心亭为核心,展开各种景观布置,形成规划特色。根据校园用地形状,校区呈现带状绿化风景。
但是,这样优美的园林景观只出现在主要教学区,生活区则或多或少地被忽略了。从总平面中可以明显看出,主要景观渗透只集中于校园北侧,东部则想多较少。
因此,如果可以将景观小品渗透进宿舍组团,又能在教学区的院景加入休息设施,那么校园的园林生态景观才能真正和人产生互动,才能形成真正的场所精神。
常青校区景观
其他方面
食堂主要使用一食堂,下课时容易造成人流拥挤,如果可以在校区内增设一些小型风味餐厅,就可以将就餐人流疏散,并且照顾到各个区域的就餐距离,给师生提供了最大化的便捷条件
缺乏人性化的景观设计。
校区内一些景观带没有设置
步行通道或休息设施
环境只起到净化空气和调节
微气候的作用,而忽略了人
的因素,失去了环境存在的
某些意义,并使某些区域显
得荒凉而冷漠
校区步道
校区规划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