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的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学习目标:
1. 理解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
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00 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担任掌书记职务。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率 50 骑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辛弃疾到了南方,耿京的起义军已经失败,他便留在南京。从此以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他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tuō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之后他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怨而死。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上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
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
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
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下片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
隆兴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
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
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
解释下列词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崔老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