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案例分析
第一组
(一)公司背景简介
(一)公司背景简介
百度公司(,Inc)(以下简称“百度”)于1999年底成立于美国硅谷,主要创始人为李彦宏及其好友徐勇。2000年,百度带着搜索引擎的关键技术——超链分析技术回国发展。由于百度注册地为开曼群岛,而中国法律限制国外公司在国内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广告服务,百度在中国的网站以及所提供的广告服务是通过百度网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百度公司按照与百度网通公司及其股东签订的合同向其提供技术咨询,并许可其使用百度公司的中文注册名称、注册商标以及相应的软件。通过该合同,百度公司有能力充分的影响百度网通的日常运营和财务支出,并能任命其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按照股东的需求批准其所有事务。
(二)百度公司IPO概况
百度公司于2005年8月5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首次公开招股发行4,040,402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其中百度公司将发售3,208,696股ADS(%),限售股东将发售831,706股ADS(%)。据统计,%的股份用于公开发行,%的股份(计250,000股),其他高管大部分都不出售手中股票。同时,原有大型机构投资者也基本上选择不出售手中股份,以保持上市后继续拥有百度的大量股份。
作为中国第一只在美国上市的纯搜索引擎概念股票,百度在交易首日的表现令全球惊讶:当天发行价为27美元,以66美元高开,,,,%。
随着股价的飙升,百度员工的财富也在迅速膨胀,据招股说明书的披露,%,也就意味着有200多人随着百度的上市成为了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在上市方案中特设了防恶意收购条款——“牛卡计划”(Dual Class Structure),即百度将上市后的股份分为A类股票(在美国新发行股票)和B类股票(所有原始股份)。其中,每一股B类股票的表决权相当于十股A类股票的表决权,而且一旦Google或其它厂商收购百度的原始股,该股份将立即从B类股票转为A类股票。那么,在这种结构下,%的投票权,而在百度公开上市时购买其股票的所有投资者,%已发行在外的股票,%的投票权。百度的双重股权结构虽然有利于增强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以及防范竞争对手的收购活动,但是对于公司治理结构而言确是一种很大的负面因素。
回顾百度公司的IPO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百度身上集有华尔街最关注的两个概念——中国概念和搜索引擎服务商,市场的过度反映使得股票价格飙升,但随之而来的波动对一家年轻的公司来说却是危险的。股价的涨跌决定着员工手中期权的价值大小,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士气,过度的股价波动甚至还会干扰公司的经营。同时,公司的价值始终基于未来的增长,如果公司表现良好,那么其市值将被证明是合理的,否则其股价将会下跌。所以,公司每季度的表现都显得那么重要。
百度公司IPO一览表
股票价格区间(美元)27 股票发行总量(股) 4,040,402
新发行股数(股)3,208,696 %
出售股数(股)831,706 %
发行后总股数(股)31,406,255
其中 A类普通股(股) 4,344,877公开发行,每股1个投票权
B类普通股(股) 27,973,716 百度原股东所有,每股10个投票权
募股资金(美元) 109,090,854
IPO后股东构成董事会成员(股)14,368,198 %
公众(股)4,040,402 %
其他股东(股)12,997,655 %
2004年摊薄后每股收益(美元)
2004年摊薄后每股净资产(美元)
摊薄后市盈率(倍) 540
摊薄后市净率(倍) 27
(三)百度期权事件
2006年7月10日,百度上演了上市以来的首次裁员风波,此事件一时震惊中国互联网界。据相关报导称,百度当天在4小时内解散了企业软件事业部(ES)的全体员工,此次被裁撤30人,其余人员转岗,%。事后,百度首席财务官王湛生表示,企业软件事业部偏重的是软件,与百度搜索业务关联度不高,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公司从加强长期竞争力角度考虑,最终做出了撤销的艰难决定。王湛生同时表示在撤销企业软件部门后,目前没有合适岗位的员工已不需来百度上班,但给予了一个月的工资补偿,公司为大部分离职人员多保留了一个月的期权行权的权利,剩余的期权则将被公司收回。
据了解,该事业部成立较早,经6年发展已
百度期权案例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