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前有座山――电影剧本与电影节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前有座山――电影剧本与电影节奏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观影五洲东道主,
拥碟百城南面王,
万部影片我来品,
使君耳目焕一新。
专栏作者:玄武

电影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地从其他已经成熟的艺术形式中吸取技巧和养分。电影剧本在创作时也不可避免的参照其他艺术形式。比如,在叙事方面借鉴戏剧和文学,在造型描述方面又受到绘画、雕塑的影响。而在节奏方面则是与音乐有共通之处。电影剧本产生节奏的基础是在时间上空间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产生某种韵律,剧本中是以文字的形式被读者感受,而将来会在影片里以画面和音响的形式被观众所感受,可以说剧本的节奏和电影的节奏是同一的,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电影的节奏主要通过镜头的内外部运动和音响来表现。所谓镜头内部运动包括画面中的场景变化、人物动作、光影明暗等等;而外部运动则是剪辑、机位运动(包括推、拉、摇、移、升、降)、拍摄角度等。音响包括对白、音乐和音效都能体现出影片的节奏。和造型、音响、人物动作、蒙太奇这些直接可以表现与荧幕之上的可视具象元素不同,节奏是以上一些元素组合后间接表现出来的。相应的,编剧在剧本中要想体现出节奏无疑是要通过对造型、表演、音响和蒙太奇的文字性描述来体现。《搏击俱乐部》在大部分时间里给人以喘不上来气的快节奏之感,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在于多角度拍摄的使用以及惊人的分镜头数目,全片大概用了超过两万个分镜头。剧本中出现如此多的分镜头描写,给人极大的跳跃感,表现在电影中就是空间在短时间内极剧的发生变化。再加上冲击力十足的画面,使得电影迅速地向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在观看时就产生了节奏跳跃飞快之感。在举一个通过镜头内部运动来体现节奏的例子。《四百下》的结尾处是一个孩子奔跑的长镜头,因为利用长焦镜头拍摄,使人物的奔跑很具速度感。加上急促的喘气声,使得这个镜头给人以快速的节奏感,是压抑情绪的爆发。而最后孩子跑到海边时,又用一个孩子面部特写的定格来结束影片,这种节奏的变化让观众刚刚释放的心又为孩子的前途和命运沉重起来。可见,通过节奏的变化可以传递出明快或压抑的情绪,对于影片的叙事和主题的表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剧本或电影中让人感受到的节奏对于叙事和主题的表现有何种作用呢?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传达出某种感情,提升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带着某种感觉看电影,置身于影片整体的气氛之中,形成一个播放与观看的统一体。举个例子来说,《刺杀肯尼迪》中有一段检察官在法庭慷慨陈词的戏。科斯特纳的表演精彩之极,通过情绪饱满强烈的大段台词和相得益彰的动作,再加上适当的对周围场景和人物的镜头切换,使电影最后虽未解开肯尼迪遇刺之谜,却用激昂有力的节奏把影片的情绪推到极致,从而宣扬不畏强权,不顾个人利益追求真理的精神。剧本创作时通过对白和对人物动作的描述来产生节奏感,这种节奏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以及剪辑的配合又把这种节奏准确地让观众感受到,产生导演或编剧预想的情绪和效果。
除了具有情绪感受性,电影节奏还具有象征的意味。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被称作台湾史诗性的电影。但是影片并没有直接反映重大的

从前有座山――电影剧本与电影节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