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著名指挥家亨利?伍德在他所著的《论指挥》一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的没有生命的音符,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音乐作品不像文学或绘画那样,只要一经创作完成就可以直接供人们欣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也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艺术,它用乐音有组织的运动形式激起欣赏者的情感反应,并最终形成程度不同的审美感受。如果不经过表演的二度创作,音乐只是一些静止的符号,它永远只能以乐谱的形式存在,是不会产生任何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也不会成为真正的音乐。歌唱艺术是人声的艺术,是利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过程,是通过演唱者把音符、文字以及人的思想情感变成声音,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技巧展现给广大听众的过程,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再次创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度创作。很多大歌唱家之所以能保持自己歌唱艺术的长盛不衰,不仅在于他们拥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和精湛的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作基础。兼备了这两个方面,才能充分理解所演唱的作品,从而达到高水平二度创作。在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所谓内涵,主要是指声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即思想感情。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是演唱的基础。对声乐作品理解越深,在歌唱时就越容易把握歌曲要表达的感情,越能在演唱时用自己的真情来打动人心。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谁能更好的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在含义,将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饱满的展现在听众面前,谁就得到观众的认可。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能力呢?
1、重视歌词的理解
拿到一首声乐作品,先不要急于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以便从中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作品反应出的特定环境和思想感情。一首声乐作品的歌词或长或短,但每字每句都凝聚着词作家的强烈感情,蕴藏着词作家的深情厚意,这就需要歌唱者认真地去发掘和领会。对歌词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
2、提高演唱者的文学修养
一个演员或歌唱者文学修养的深浅,会直接影响他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少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往往只是单纯从声乐技巧上来表现,不重视声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因此平时的接触面比较窄,不看小说、不看画、不读诗文、不听音乐,甚至于连报纸也不常看
,视野不开阔,知识不丰富,这样的学唱是唱不出感情来的。要知道对作品内涵有无深刻的理解,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只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真情的表达。
二、运用意境的想象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意境的想象,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它是贯穿在整个歌唱过程中的。演唱时对音乐作品的内容想象越丰富,听众从中所感受到的情感、形象与意境也就越鲜明。也正是如此,中外许多音乐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对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予以高度的重视。中载着一则音乐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则故事生动的说明了想象在音乐中的作用,它所讲的既是音乐欣赏中的想象,也是音乐表演中的想象。而歌唱表演作为音乐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的尤为突出。
1、怎样运用意境的想象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