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罗丹雕塑作品的艺术评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罗丹雕塑作品的艺术评析
[摘要] 罗丹的雕塑作品《沉思》以其独特的外在形式给人带来深刻的哲学感受。文章分为形式与内容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解析雕塑的形式入手,点明此作品为非完整造型的艺术作品;第二部分,由外在形式深入到精神内容,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剖析了作品彰显出来的思想内涵,个体在大众面前心灵的独特,精神在现实背后脆弱的虚美,生命对价值意义无解的追问等。
[关键词] 罗丹;雕塑;非完整;思;独特;精神;意义

1886年~1889年间,罗丹按照女弟子卡蜜伊的原型创造了雕塑《沉思》,作品表现了卡蜜伊头戴布列塔尼新娘的尖顶高帽,目光忧郁,陷入深深的思索中。皮埃尔?戴在《罗丹传》中写到:“如果我对这个形象解释得不错,这表明她婚姻的理想确已形成,不过,也许只是不可企及、无法实现的理想而已。”这件雕塑作品表现了罗丹对卡蜜伊的认识以及卡蜜伊对婚姻的憧憬。罗丹不能满足卡蜜伊想要的美好婚姻,因此,卡蜜伊的需要只是梦里的空中花园,无法实现的痛苦折磨着她,婚姻的理想如海市蜃楼一般遥不可及又虚无缥缈。

这篇文章不是通过雕塑《沉思》来讨论罗丹与卡蜜伊的感情纠葛和谁是谁非。在这里,我想借助《沉思》独特的外在形式表达出我个人对造型艺术的些许认识以及艺术形式本身带给我对人生的点滴思考。
造型艺术中的“完整”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视觉中的完整,即人对自然的摹仿;另一种是表现,即艺术作品表达出创作者主观意象的完整。前者指的是作品忠实地再现客观世界,如贡布里希指出的“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saw)的东西。”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作品等;后者指通过作品在视觉上形成的不完整造型,从而得到某种情感上的充分表达与释放,如贡布里希所说的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felt)到的东西,“正是由于摆脱了模仿自然界这一束缚,获得了自由,他们才能传达出那种超自然的观念。”因此,“非完整”的造型艺术不是完全地模仿客观世界,而是在客观造型的基础上添加或是减少些什么,以此把一个隐匿着的人的精神情感世界外化出来。
罗丹的雕塑作品《沉思》就是这样一件“非完整”的艺术作品。

一、独特的形体

作品整体造型巧妙别致,粗糙的石块上面“伸出”一个精致的少女(卡蜜伊)的头,五官端正,肌肤光洁,眉目清秀,双眉似有微蹙,眼帘低垂,神情茫然,“好似凝视一个人生痛苦的深渊,流露出难名的悲感与不安的沉思”,鼻线挺直,似有平静的呼吸从鼻内传出,唇部饱满,一旦开口,语言似乎也会很迷人,小巧的下巴紧贴底部冰冷的基座上,好似被粘固住一般,动弹不得。但是,她好像没有意识到自己已被粘固住了,仍在一味地思考着头脑中的问题,久久都得不到解答。头上戴的布列塔尼新娘的尖顶高帽被塑造得轻盈飘逸,配上脸部的造型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少女的纯美与青春,雕塑家用双手解救着被大理石捆住的生命,可是,这个生命只被他释放了一部分。整个雕塑只有头,只有头部被罗丹精心地雕造了出来,头部以下没有身子,没有与头部相配的修长健美的身姿,头下的石材未被加工过,长方形的石块理直气壮地包裹着少女的身体,突兀之感惊人眼目,疑问之思随之而来。为什么这件作品会是这样?人工的精雕与天然的粗糙在这件雕塑作品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未完成”感十分强烈。
“罗丹不重视外形的完成,他喜欢把一些东西留给观看者去想象。”同时,

对罗丹雕塑作品的艺术评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