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
摘要:古诗词是一种能够抒发人们内心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充沛的感情,具有美感的语言去表达他们所看到的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这些正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把古诗词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古诗词是一种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的文学体裁,学习古诗词是为了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古诗词单元,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如何让学生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并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是古诗词教学的的一项重要目标。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对古典诗词这种特殊文化载体的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仅满足于?W生会背、能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较浅的层次。那么如何利用好古典诗词这种传统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情不自禁走向传统、走进经典,如何教出古典诗词的文化意蕴来?笔者对此作了如下探究:
一、注重背景教学,激发阅读兴趣
很多学生不愿意读诗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其缺乏兴趣。一提到诗词就有畏难心理。要想激发他们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诗词的背景入手是可行的。为调动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在导入之初可结合诗词背景讲述一些关于诗文及作者的历史,其中,也可讲述一些具有考察价值的野史。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欣赏《苏武牧羊》一诗时,可以向学生讲述“虞常事件”。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此时,也会有学生想问有关苏武的生平经历,大家的积极性上来后,自然也就有了阅读的想法,这也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在学习《自题小像》时,可介绍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及其所在的社会背景。因为小学生对清末明初的社会背景有一点了解,有一些学生则会跟我产生共鸣。当大家感受到学有所用时,对诗词的学入手进行诗词朗诵
朗诵是学习诗词的重要一环,古人有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达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在诗词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学生对诗的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加强朗读指导,强调背诵。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需要掌握朗读的方法与技巧。首先,要确定诗词的感情基调,然后再指导学生处理重音与节奏。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因此在朗读时,起句与七、八句节奏一定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种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的感情自然流露,而且也能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更便于他们熟记背诵。又如,在学习《长征》这首诗时,为突出长征的气势磅礴,教师可播放电视剧版《长征》的主题曲让学生欣赏,通过主题曲中气势磅礴的歌词唱法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进行诗文理解,在氛围的感染下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始诗文的朗诵。
三、改变诗歌在教材上的呈现方式,创新教学
诗歌在教材上的呈现方式具有一定的模式化,尤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一般是以《古诗两首》为标题,形式比较单调。孩子们一看就知道又该背诗歌了,他们认为,只要教材中出现诗歌,就是让他们背诵的,这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形成了惯性。而在苏教版中
教出古诗词的文化意蕴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