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是理想的新闻业职业标准、态度和行为,但是也会受制于国家、统治集团的利益,资本集团、商业主义和新闻从业者“失律”的影响。新媒体“多对多”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单对多”传播模式,一些新媒体的使用者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到新媒体的特点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态环境。因此加强大众传媒素养培育工作迫在眉睫,这既是新媒体环境下实现新闻专业主义的需要,更是培育良好的媒体生态环境的需要。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大众传媒素养培育
毫无疑问,刚刚过去的2008年又是新媒体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一年。在北京奥运中,9家网站被奥组委授权以视频形式报道奥运会。新媒体介入奥运会这样的盛会的主流报道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国际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个第一次,毋庸置疑地肯定了新媒体和传统广播电视一样具有了主流媒体地位。著名学者胡智锋指出,新媒体已经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政治方面新媒体以其强大的技术优势通过议程设置、舆论流向干预着区域、国家乃至国际政治格局。文化方面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媒介交流方式和娱乐体验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使得当下的文化趣味日益娱乐化、流行化、大众化:并创造了新的文化消费产品,产生了因“艳照门事件”而流行的“很×很××”的句式等。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因为其本身的技术特点使得国家的监管发生了很大难度,例如“艳照门事件”中,不良图片通过博客、手机等新媒体迅速而广泛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也使得如何恰如其分的管理、使用新媒体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新媒体的作用愈发明显:今后一个时期,新媒体的影响力还将加速提升。不管怎么说,新媒体时代的确即将到来了。
一、新媒体及其“多对多”传播模式
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支撑体系基础之上出现的媒体形态,其形态如数字杂志、报纸、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等。一种新的媒体产生必建立在一定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新技术赋予新媒体特质,正如印刷术赋予纸质媒介高复读率、高保存率的传播特点,开创了纸质媒体时代。产生了“单对多”大众传播模式。当下新媒体由传统媒体嬗变而产生,主要的标志和动力是数字制播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大规模使用。无论网络、手机或是
IPTV的产生均依赖这两项关键技术的出现。它们的发展成熟和大规模运用,使新媒体可以跨越时空进行即时传播,整合多种传媒资源使其功能互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不同地域、民族乃至国家的文化融合。而新媒体的技术基础更赋予了其独特的传播特点。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概括(“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颇具时代开拓性。“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即新媒体具有传统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复合型传播特点。人际媒体是指出现在人际传播中并使其成为可能的媒体,即“单对单”传播模式。其特点为参与者对交流的内容有对等相互的影响和控制:交流内容可针对参与者的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但当越多的人参与交流,每个人对内容的控制越差,内容和参与者个人的需求和兴趣越不匹配。大众媒体众是指可以大批复制并迅速地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受众的媒体,即“单对多”传播模式。其特点为完全相同的内容到达所有接受者:内容发送者对内容有绝对的控制。但内容不能针对接受者的需求和兴趣而个性化,接受者对内容没有控制。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就是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互补融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