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格格不入萨义德的文化归宿.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格格不入萨义德的文化归宿
[摘要]身处不同文化语境,萨义德深感自己文化认同的艰难,总与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知识分子,萨义德选择了普世主义的治学与人生态度,为自己的信念而在公众面前发言,敢于向权力说真话。“格格不入”是萨义德的自我选择和文化归宿。
[关键词]文化语境;格格不入;人文知识分子;文化归宿

随着后殖民理论的领军人物爱德华?W?萨义德的去世,当今文化学术界对斯人的评说并没有尘埃落定,而且随着他的几部理论著作,尤其是回忆录《格格不入――萨义德回忆录》的出版,使我们得以近距离聆听大师心曲,感受其人生、心灵之旅。
萨义德1935年出生在耶鲁撒冷,但青少年岁月大半在开罗和黎巴嫩度过。1950年代初赴美国就学,1957年至1964年相继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63年起为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萨义德是著名的文化批评家,并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萨义德在其理论著作和回忆录中反复提到一个身处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切肤之痛:“断裂”、“无根”、“流离失所”,“漂泊离散”、“边缘化”成为他各式书写中的主题。然而,流亡和错置却未尝没有裨益,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疏离造成批判的距离,提供观看事物的另类观点:同时具备过去与现在、他方与此地的双重视角。萨义德在《寒冬心灵》一文中说:“大多数人主要知道一种文化、一个环境、一个家,流亡者至少知道两个;这个多重视野产生一种觉知:觉知同时并存的面向,而这种觉知――借用音乐的术语来说――是对位的……流亡是过着习以为常的秩序之外的生活。它是游牧的、去中心的、对位的。”他本人更是因为幼时生活中的巴勒斯坦、埃及、黎巴嫩、英国、美国等因素,塑造出文化混乱的现象,以多重视野观察、体验事物。

萨义德的声名鹊起始自于其后殖民理论著作《东方学:西方对东方的观念》于1978年的问世,此后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混迹在美国大学里的非西方后裔的学者成为了国际文化批评界前台的学术明星,而且以其反西方中心主义和为巴勒斯坦的解放运动辩护的立场尤其引起颇多争议。在政治上,他积极投入为巴勒斯坦的独立建国运动,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特立独行的勇气,言人之不能言,不敢言;甚至一方面因支持巴勒斯坦而被许多西方人士和犹太人视为暴力和恐怖主义的代言人;另一方面又因为主张和谈及声援拉什迪的言论自由而名列“半打的中东死亡名单之上”。

他的后殖民理论揭示了文化上东西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他在《东方学》扉页上引用了卡尔?马克思的一句话:“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在萨义德看来,从西方对东方的殖民开始以来,西方以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建构起来的关于东方的学说或学科从来就不是什么真理,而是西方用以奴役,控制以至丑化东方的一套意识形态工具。萨义德在《东方学》中借用了米歇尔?福柯的权力――知识观:“若没有一个沟通、记录、积累和转移系统,任何知识都不可能形成,这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形式,其存在与功能同其他形式的权力紧紧相连。反之,任何权力的行使,都离不开对知识的汲取、占有、分配和保留。从这种层次上看,不存在知识与社会的对立,也不存在科学与国家的对立,而是存在着各种‘权力――知识’的基本形式”。在萨义德看来,东方学正体现了这种表述与被表述、言说与被言语之间的权力关系,而关于东方(尤其是中东阿拉伯世界)的所

格格不入萨义德的文化归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2-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