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论文专题——
系统脱敏疗法
华夏心理教育中心
徐小雪
一、何为脱敏?
生活中的脱敏:
从南到北,口味须适应;
“社交恐怖男”勇于挑战自己
——与令人焦虑、想回避的情景或东西“保持亲密接触”,逐渐变得不再“敏感”而能够适应,是谓脱敏。
二、致敏的原因与表现
习得了不适应的行为(焦虑、恐惧反应)——往往源于个体成长早期的某次意外、某种经历,原来不引起焦虑的中性刺激(如,猫猫狗狗、电梯等密闭空间、考试、运动受伤)与焦虑反应一次或多次结合而最终发展成为较为牢固的联结,构成了条件反射。
行为层面:通常患者均可意识到这种情绪反应是不合理的,不必要的,有些人对病因有所了解,但却无法自控、束手无策。几乎百分之百的患者都自然而然地采用回避的方式来应对这种令人不快的生理反应和情绪体验。久而久之,恐怖或焦虑对象发生泛化、反应程度加剧,社会功能日益受损。
潜意识层面:表现为一种负性思维。
生理层面:恐怖或焦虑的情绪体验往往伴随着生理反应,即植物神经症状,如脸红、呼吸与心率加快、血压波动、出汗等。
三、何为系统脱敏疗法
致敏:
电击铁笼中的猫,每次电击之前先制造一阵强烈的声响。多次实验之后,只要听到强烈响声或看见那只铁笼,即使不受电击,猫都会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反应。
他将这只猫禁食几天,然后送回放着鲜鱼的铁笼,虽然猫极度饥饿,却不肯食用鲜鱼。在铁笼外面甚至是在实验室隔壁的房间里,猫的进食仍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产生了实验性神经症,对环境产生了泛化的防御性条件反射。
脱敏:
将猫放在离实验室很远的地方,此时在猫的眼里实验室只是依稀可见。因而猫只出现轻微的焦虑和恐惧反应。这时给猫喂食,猫虽能进食但起初并不十分自然,不过待一会便能恢复常态,自如的进食了。
到了下次该进食的时候,实验者把猫向实验室的方向挪近一段,这时猫又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焦虑恐惧,实验者立即给猫喂食。同第一次一样,猫起初进食时不太自然,但不久便适应了。实验者让猫渐渐接近实验室。
最后,猫回到铁笼也能进食了,换句话说猫的恐惧和焦虑已被“治愈”。
系统脱敏疗法:
由沃尔普创立和发展。
通过引导求助者缓慢暴露于导致焦虑反应的情境中,并用放松状态来对抗、从而最终消除神经症性的焦虑习惯。因而也称“交互抑制法”。
基本过程:
根据交互抑制,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以肌肉放松对抗焦虑或恐怖反应。当该刺激不再引起焦虑和恐怖反应时,主试便可向求助者呈现较前一个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
当一系列由轻到重的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最终都在求助者所能忍受的范围内,他便不再对该类刺激感到焦虑或恐怖,从而达成治疗目标。
疗法的理论基础
将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不相容的另一种反应,即放松反应多次结合,也即建立“焦虑刺激——放松”的反射,而逐渐削弱原来的“焦虑刺激——不良反应”的反射。并不断强化这种适应性的放松,使之泛化到更多的焦虑情境、最终得到巩固。
“脱”敏:交互抑制(对抗,最终替代)
两种状态不兼容(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如破涕为笑,躁郁症。
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
通过改变我们的身体记忆,
最终改变情绪体验与行为方式。
“系统”:由轻到重的焦虑情境
据《儒门事亲》记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
医师戴人诊断后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
系统脱敏在我国古时的应用
四、适用于哪些心理问题?
焦虑症状或焦虑症:如考试焦虑、学校适应或新工作适应焦虑
恐怖症状或恐怖症:如社交恐怖、运动恐惧、恐高、恐风、恐飞、恐雨、害怕猫狗,不敢进电梯
强迫症
(1)当在认知层面上难有所为时,要用系统脱敏
病人很清楚自己的症状,其中有人也认识到病因,改变的决心也有,但仍困于“要怎么做才能摆脱症状”。这时,基于行为主义的系统脱敏用于干预由明显环境因素引起的某些焦虑、恐怖症状,要比使用认知疗法更有效。
系统脱敏疗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