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预算执行审计重点
浅谈县级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审计机关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已有十余年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得到较好推广,审计结果普遍得到各级人大、政府的肯定。随着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构建、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为确保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质量,对基层审计机关深化县级预算执行的审计重点提出了新要求,也是目前搞好县级预算执行审计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如何搞好县级预算执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继续加大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审计根据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要在对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益性方面深化。审计中,要分析财政支出格局是否根据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进行了调整,重点是否放在为国家正常运转提供财力保障、是否加大对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支出、是否在逐步提高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以及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的投资力度等方面。支出的范围、结构是否符合这些重点,是否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合理调度资金,克服财政“越位”和“缺位”的现象,使有限的财力更好地发挥效益。
二、加强对各部门、单位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审计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应首先对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计,特别是要对一些有资金二次分配权力的部门和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下属单位多的部门的预算情况进行重点审计,看该列的收入是否如实反映,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有无虚列、截留、挪用或层层留机动指标的情况,部门
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合规,部门之间、项目之间是否苦乐不均。总之通过对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审计,强化预算的约束和预算分配的透明度,促使有限的财力分配更趋合理,从机制和源头上促进财政资金的有效配置。
三、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就是要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和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的财政、经济发展,使下级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均等化目标。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县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成为政府财政支出的主要来源之一,且一些特定用途或专项补助的资金数量和支付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农业(大农业)、水利、交通、教育、社保、就业、扶贫、救灾等诸多方面,使每年
浅谈县级预算执行审计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