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库存控制概述
库存控制又称库存管理,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一、库存的作用和库存控制的意义
1、库存的概念
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言,库存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和/或服务所使用的,以及用于销售的储备物资,库存的形态主要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和外购件等四大类。
库存,既是生产、服务系统合理存在的基础,又为合理组织生产、服务过程所必须。以较低的库存成本,保证较高的供货率,不仅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方面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2、库存的作用和分类
设置库存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点,为需要的物料提供需要的数量。同时,库存还能起到以下作用;防止缺货、提高服务水平;节省开支、降低成本;保证生产、销售过程顺利进行;提高生产均衡性、调节季节性需求。
3、库存控制的意义
(1)库存控制的作用
主要是: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2)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二、库存成本
库存成本由以下项目构成:
1、物料成本。指购买或生产该物料所花费的费用。
2、订货成本,又称采购成本。用于对外订货,指每次订货或采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3、作业更换成本。又称工艺、设备调整费,生产准备成本,指在批量生产方式下,加工对象发生变化(即作业更换)时所发生的费用。
4、库存保管成本。又称储存成本,指储存、保管库存物料所发生的费用。
5、缺货成本。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库存不足出现缺货所造成的各项损失。
三、库存的ABC管理法
1、概述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其要点是从中找出关键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关键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应用ABC管理法进行库存控制,采用的是“补充库存”的控制模式。通过对内部库存规模的适当控制,来保证外界的随机需求。所以,ABC管理法所针对的是独立需求型库存项目。
2、基本作法
(1)收集数据。
(2)按价值高低排序。
(3)计算整理。
(4)分类。
3、ABC分类与库存控制方式
(1)A类物料的库存控制方式。A类物料是库存控制的重点,具有品种较少,价格较高,并且多为生产(经营)关键、常用物料。对A类的物料一般采
第六章 库存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