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与红山古玉的存世数量
由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先民的生产能力低下,对生活劳动中遇到的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判断意识。对于各种灾害无任何抵御能力,甚至任其灾害横行肆虐。认为一切灾害都是上天对人类的惩罚,世间一切动物、植物、山、水、树、石都有生命,都是上天派往人世间来的“神”。人死之后可以转世再生,阴魂不灭。因此对世间所发生的一切都产生了一种敬畏的思想,随之即产生了各种信仰、崇拜的原始宗教行为。如:发生山火即崇拜“火神”;出现山体滑坡(山崩)时即崇拜“山神”;洪水泛滥时即祈祷“水神”、“河神”。农业欠收时即崇拜“地母”,有时还要在播种时“杀牲祭地”,丰收年景也要举行祭祀来崇拜“天公地母”以示庆祝。凡是能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动物、植物都存在“灵魂”,都是上天赐给人类的。原始先民都把它们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对于部落成员的生死存亡,从母祖怀孕、婴儿降生、患病、死亡、埋藏都要举行大型的祭祀崇拜活动。
在各种不同的祭祀活动中,除了供奉食物、野果、猎物外,还有彩绘、陶器、泥塑、石器和玉器。当时人们认为玉器具有至高无上的通神功能,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去跋山涉水,寻找“石之美者”。用漫长的时间、极精的工艺、虔诚地精雕细刻着先民们心目中所敬畏的各种“神灵”崇拜物,在各种大型祭祀活动中掌管神权的巫士利用祭祀玉器与天地沟通,崇拜活动礼仪完毕后,由部落的神职人员亲手将各种供品有的投入洪水中,有的深埋入大山脚下,山丘顶峰。在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有机食物类供品都已不复存在,只有河水中与埋入山上、地下的玉质供品依然存在,但由于长年的自然变迁和雨水的冲蚀,大部分都被冲入地貌峡谷、河道和沿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沙土中。在茫茫大自然中无从寻觅,唯命有玉缘之人方可偶得。关于考古发现的红山古墓陪葬玉器,时至五千年后的今日是极其少见的。最让人遗憾的是边远山区文化落后,广大农、牧民对史前遗物一无所知,既使在劳动中拾到,也不知为何物,或毁或弃。只有少数有文化懂历史的人才将其收藏,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在当今八十年代以前的古玉研究书籍中也找不到“红山文化古玉”的字样。直到1981年红山文化古玉才被正式公布,
红山文化的原始宗教与红山古玉的存世数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