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选题策划
[摘要]要拍摄一部纪录片,首先要确定拍摄什么,也就是要进行选题策划,在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之后,还要通过调研、预防来确定拍摄的可行性与拍摄的重点,然后就可以撰写策划书了,它既是立项申报书,也是摄制计划书。之后进入筹拍的实施阶段,组建摄制组,并进行各项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导演和摄影师制定的拍摄提纲。
[关键词]真实性;价值取向;基本原则
什么是纪录片?Documentary是格里尔逊1926年在评论弗拉哈迪的《蒙阿娜》一片时首先使用的。正在美国的格里尔逊在2月8日于纽约出版的《太阳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这部影片中对一个玻利维亚青年的日常生活事件所做的视觉描述,具有文献资料的(纪录片)价值。”后来,他对这个词的指称范围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是特指那些“对时事新闻素材进行了创造性处理”的影片,而“自然素材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区别标准”。
电视纪录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是科学的自然的世界,也不是艺术的世界,而是由人们日常生活实践所构成的社会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而言之,是对人们“日常性”生活的一种捕捉、再现与表现
,而不是艺术加工或重造的新世界。
一、基本原则
上学期间一直对纪录片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纪录片的选题一直困扰着我,因为纪录片的真实性对选题的范围有着局限性,既要感兴趣,还要有可行性。
一个好的选题就意味着一个好的开端,甚至被认为是成功了一半,一个不成功的选题则让人棘手不已、事倍功半。选题策划就是要解决“拍什么”的问题。这是所有纪录片编导在创作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的第一个问题。然而,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宇宙、自然、社会、科学、历史、人物……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的视野。什么样的选题才算是好的选题,在不同的编导心中也有着不同的答案,就像面对相同的选题,有的人拍得妙趣横生,有的人却表现得索然无味,但是我们要有基本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可以作为选题策划时的重要参考。
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去选择那些你所熟悉的、能触动你或者能让你产生深刻思想认识的题材来拍摄。
作为一名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自己曾经经历过艺术专业加试,在辅导员工作中自己的学生也经历过艺术加试的过程,然而,在众多学生当中,有很多学生来自于山东农村,他们的家庭并不富裕,对于这样的农村家庭的学生来说,上艺术类的学校高额的学费
,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面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要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这样的一群学生,这样的一个群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所以这个选题对于我来说能够产生深刻的思想认识。
尽管纪录片的真实性要求使创作自由度受到了一定的束缚,但是纪录片创作仍和其他形式的创作一样,是一个将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悟与思考进行艺术化表达的过程。表达的效果如何、社科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作者对客体对象的认知水平。作为一名编导,如果对即将拍摄的题材毫无感觉或者认识,那么,他很难做出有深度、有感染力的作品来。与此相反,只有当那些人物、故事或者事件与创作者个人的思想认识、情感经历、人生体验、审美情趣相吻合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迸发创作灵感和激情,也才可能做出优秀作品。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认为,好的选题就应该是那些能够在创作主体与客体对象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契合点的选题,而选题策划就是寻找此契合点的一个探索过程。因此,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是重要的
纪录片的选题策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