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考纲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的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解读 D级——难
命题规律
试题分布
考查内容
2008广东,10
表达技巧、形象
2007广东,10
语言、表达技巧
2006广东,12
语言、形象
2005广东,13
语言、形象、思想内容
鉴赏题得分反思
在具体的答题中失分严重。
原因:1、不能快速、全面的读懂诗歌的大意。 2、答题不规范,步骤不明确,容易漏掉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一:在考试中如何快速的读懂一首诗歌?
问自己三个问题,并回答出来。
写了什么?(意象)
怎么写的?(表达技巧)
抒发了什么?(情感)
例: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
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
一生开落任东风。
木芙蓉
吕本中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
未作愁红怨绿看。
1、写了什么?
范诗:雨后霜前盛开的木芙蓉。
吕诗:小寒天气孤苦开放的木芙蓉。
2、怎么写的?
范诗:拟人。吕诗:拟人。
3、抒发了什么?
范诗:“着意红、犹胜、一生开落任东风”,抒发了傲然独立,挑战困难,不受摆布,坦然自信的情感。
吕诗:“辛苦孤花、心酸、未作愁红怨绿看”,抒发了历经辛苦孤独后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情感。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抒发了什么?
绿竹、野月、庭院、重露、稀星、飞萤、宿鸟、夜,月升-月落
情景交融
万事干戈里、空悲、心忧国事
“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是怎样体现“倦”情的?
,试分析?
练习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二:题型及解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第二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第三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第四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第五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第六种模式评价题型
第七种模式比较题型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请具体分析?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06广东)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艘①。
横空老鹤南飞云,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2)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答题模式:×字+语境义(+运用的手法)+表达效果。
具体答题步骤:
(1)点出某字,并解释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分析。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中一年级]古代诗词答题技巧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