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公司为家”遭遇尴尬.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公司为家”遭遇尴尬
穆伙/责任编辑
editor by muhuo

“以厂为家”、“以社为家”、“以行为家”、“以会为家”等等,是我们过去形容一些模范人物先进事迹的常用词汇。眼下,许多单位的领导仍然在不断的向员工们灌输这个观念。要求员工“以公司为家”、“以企业为家”,并把此作为企业文化来倡导。在“80后”逐渐成为职场主流的今天,此举能否取得预想效果?值得一议。

曾经唱响过的响亮口号

家,是个永恒的话题。一扇门内,万千感觉。一样的是家,不一样的也是家,于是家的诠释有很多种,有诗,有散文,有许多絮絮叨叨的大实话。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细胞;文学家说,家是泛舟人生的港湾;哲学家说,家是共同命运的肩膀……尽管众说纷纭,但它的大度、宽容、理解、支持、欣赏、温暖是亘古不变的。
正是人们赋予了家无限美好的理念,中国人喜欢用家作为标准和比喻,如酒店称旅客之家,或宾至如家,商场称顾客之家,书店、图书馆称读者之家等等。“以×为家”在计划经济时期更是作为美德,成了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

“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 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
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过的一首歌。当时的人们,受着“以×为家”的熏陶,有着歌词中唱得那样理念,认为单位的事,也是全体职工自己的事,大河无水小河干,单位好了,职工也才能好。因此,“以×为家”,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劳模、优秀员工,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去爱护、去营造。他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心扑到工作上,为企业献计献策并勤奋地工作,写就了无数辉煌的篇章。

职场新生代不以公司为家

然而,有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进入职场,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的职场新生代已经占职场总人数的31%以上。他们叛逆新潮的个性已愈来愈凸显出与公司各种旧文化的矛盾。“以厂为家”,这个口号余音犹在,职场新生代已经大胆喊出了自己的另类心声:不以公司为家!某咨询公司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以公司为家”这个理念,生于上世纪
70年代中前期的人群基本都表示认同,但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职场新生代却大多表示反对。对他们来说,绝对的事业成功不再是最大吸引力,完美的人生应当等于健康的工作加健康的生活。

―――公事私事不再一头重

在“以公司为家”传统观点上,一直提倡“公司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个观点现在仍然被视为很多公司的金科玉律,包括一些媒体仍然在报道着某某员工为了公司的一个科研项目,妻子临产而不能照料妻子,母亲生病却不能行孝膝前,更有甚者搬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老故事。如果某个员工因为一点私事而耽误了工作,就会受到各种的批判,更是会把一些“不敬业、不热爱公司、不懂得轻重”等等一些大帽子扣下来,让员工喘不过起来。殊不知这样无形中给员工制造了莫大的压力,忽视员工作为一个个体的尊严。
“以公司为家”这个口号只属于“80前”,对于“80后”的新一代职场人来说,相对于工作,他们更重视家庭、朋友和自己的个人喜好。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不是员工自动自发的去做,没有人可以强迫他们做到这些,而一味宣扬“以公司为家”,会激起他们更大的叛逆心里,本来想让员工敬业却得了相反的结果。

24岁的刘文峰到公司不过2年,是个“小字辈”。公司是私营企业,老板对员工还算体恤,但有个要不得的毛病:看见员工过了下班时间还在伏案疾书,就会满目嘉许,否则就不满意。
小刘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下了班喜欢和大学同学一起吃饭、唱歌、打保龄球,或者游泳、健身。每天,他尽量在8小时之内把工作做好,这样一到下班时间,就可以安排业余生活了。于是,下班之后,在同事们一片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中,刘文峰的位子总是空空如也。久而久之,这个空位子,就像一粒沙子,硌痛了老板的眼睛。
到了年底,员工年度评估结果出来,小刘的业绩、能力都过了关,就是“工作勤勉度”一项,成了公司倒数。老板语重心长地劝诫:“年轻人,工作还是不要太懒散!”但小刘呢,我行我素,依然按时上班、到点下班。但他的业绩一直不差,老板也找不出什么碴。渐渐地,居然所有人都习惯了他下班之后的那个空座位。
23岁的李剑,大学毕业后,费尽周折进入某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进去才知道,公司名声在外,工作却极其辛苦,人人都是“空中飞人”,整日穿梭在各个城市的机场和宾馆之间,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饭。

工作占据了李剑的全部时间,相恋4年的女友忍不住开始抱怨自己受了冷落。也是,工作起来昏天黑地,别说见面了,打个电话都得速战速决。就这样坚持了1年,女友终于下了最后通牒:要么换工作,要么分手。
思索再三,李剑申请调离原来的核心部门,转入另外一个朝九晚五

“以公司为家”遭遇尴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83252951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