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毅庄诚”――王西麟《第七交响曲》评析
作曲家王西麟的《第七交响曲》为上海音乐学院80周年校庆委约而作。这是一部为钢琴、80人的合唱队和三管编制大型交响乐队而作的标题交响乐作品,首演于2007年12月27日的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庆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演出,汤沐海指挥。全作27分钟不分乐章一气呵成。“和毅庄诚”是上海音乐学院的校训,作者用为本作的标题,这四个字凝聚了“上音”师生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取向。作者立意于:上海音乐学院的80年历史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一个领域的代表,也是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和社会史的一个领域的代表。因此作品的布局分四个部分:历史回顾、战乱浩劫、生机勃发、“和毅庄诚”。这四个部分不是标题而仅仅是段落提示。全曲共27分钟,但因音乐会总体时间要求而临时减删了中间部分“战乱浩劫”的大段音乐,只演出了11分钟,却仍然获得很大成功。
音乐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弱奏的凝重的固定音型中开始,这个固定低音节奏象征着历史严峻而沉重的脚步并贯穿为全曲的背景。序引在色彩性乐器的装饰下,四支短笛和小提琴群的横向和纵向的二度的走向,并由此形成的密集的五声性色彩和声的音块,由高到低遽然下行,音响新颖,如同清澈的雨露淋落,表现春风沐雨的校园气氛。
谱例一
音乐进入主体部分(历史回顾),开始由女低音声部唱出“Wu”,把听众引入昔日的历史回顾之中。在主题的两个音的核心动机(F G)的两次简短的呈示之后,平稳而完整的展开进行了一次长达21小节阐述,这正是作曲家最擅长的长呼吸的表现手法。作者说:“这回顾中既有温馨和感念,又有感慨和沧桑。”主题呈示之后音乐展开在合唱的四个声部中以复调的形式向前推进,连绵不绝,在经过情绪的积累之后“和毅庄诚”的唱词被庄严地唱出,这是校训在《第七交响曲》中的第一次出现。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专业音乐院校,她的诞生见证着中国近代音乐艺术与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她不仅仅培养专业音乐人才,而且也是中国进步思想的孕育之地。
乐曲在“点题”之后进入到了第二阶段――战乱浩劫。钢琴和打击乐的音块的巨响,音乐马上突如其来地进入紧张而骚乱的情绪,随后的合唱声部以ff的力度唱出小二度下行的紧张不安的音块,在这里我们能够听到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紧张、恐慌、叫喊和哭泣。
谱例二
作曲家在合唱声部大量地运用音块的技巧,各声部在横向上做小二度的进行,而在纵向上音高相差二度,节拍上相差一拍或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拍,这种应用于合唱声部的音块使音乐充满了戏剧性,充分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惶恐和伤害。同时,作为整个作品的主体心脏部分,第二阶段也是作曲家最富有表现力的部分。在这里,作曲家运用把音块分组而与大量复调化结合在一起,使乐曲的音响效果十分精彩。王西麟在几部力作中一直非常重视复调的创作方法,在每一部作品中几乎都能找到精彩的赋格段落和不同的复调创作方法,使音乐充满交响性和戏剧性的动力。在第二阶段作曲家还大量地运用了拟声词,用钢琴和打击乐表现巨大的灾难,用无伴奏的合唱队的男声“da da”声表现战场上枪弹横飞的情景,用女声唱的旋律吸收了蒲剧的大跳和呼喊的音调,又组成复调,与小二度下行的音块结合在一起,并在合唱的八个声部中复调穿插,强烈地表现了惨痛的哭泣和控诉。
“和毅庄诚”――王西麟《第七交响曲》评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