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禁忌
09对外汉语第二组
Company Logo
禁忌语本是古时人们的迷信的说法,在不同的场合,就会有不同的禁忌,如果不慎说出,则会有相应的报应之说。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禁忌语,因为宗教信仰,民俗生活以及教育领域等的不同的影响,致使人们对于生活中的禁忌语不断地完善,至今,禁忌语也成了一种语言上的文化遗产。
禁忌语的产生
Company Logo
“禁忌语”定义
定义:
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以之代替的词语。
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死、亡、丧、败、破”等不吉利的字词,说出来就可能会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感,所以常把亲属或别人死亡说成“逝世”、“升天”之类,把“上厕所”说成“方便”等,还有人名禁忌,生理缺陷禁忌等
从三个部分来看待语言与文化禁忌
古代语言与文化禁忌
现代语言与文化禁忌
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禁忌
古代语言与文化禁忌
例一:
孔夫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在旧时被人们尊为“圣人”。
过去的读书人每当遇到他的名字“孔丘”时,要改变“丘”的写法与读音。
少写一竖,将读音改为“mǒu”。
否则被视为不恭敬。
例二
中国封建社会的帝王威严无比,为了显示他的“九五之尊”,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
秦始皇姓赢,名政。
“政”字不能说,与“政”同音的字也不能说。
人们把“正月”(zhèngyuè) 读成 zhēngyuè。
禁忌语的发展
中国古代社会的禁忌与封建君王的政治统治密切相关。
当人们推翻封建君主后,禁忌语逐渐远离了政治。如:君讳、家讳已经消失。
禁忌的内容也越来越少,现在保留下来的禁忌语多与民俗有关,作用也逐渐变成了满足人们祈求平安、幸福、吉祥的心理需求。
在中国农村,有些地方每到春节时,父母亲唯恐孩子小,不懂事,在春节期间说出一些禁忌的话来,于是在屋内贴上一张字条,上面写着“童言无忌”,以此防范不吉利的话变成现实。
商人自己不说、也不愿听人说“关门”,因为这意味着倒闭。
船夫不说“翻”“沉”,因为怕出海时,招来事故。
戏剧演出时忌说“伞”,因为“伞”与“散”同音,害怕演出团散伙。
Company Logo
现代生活中禁忌语
1、涉及排泄物, 粪便的词语被看作是“肮脏的”, “不堪入耳的”, 因此人们的排泄活动在礼仪场合的谈话过程中不宜提及的。如果不可避免, 非要提及, 那么也应使用婉转的语言表达(婉转语)。
2、亵渎词语禁忌。谈论性关系、性交往、性器官以及身体的某些部位在两种文化中也是忌讳的。近此年来, 在谈到性, 人们往往持更自由, 更开明的态度了。
3、凶祸词禁忌。死亡的恐惧也让表示死亡的词汇与“死亡”沾了边, 这也是忌讳的。
语言与文化禁忌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