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 Server
2002年7月,当重掌苹果公司帅印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携其全新的服务器产品Xserve站到我们面前时,着实令人大感意外。作为一个在个人电脑领域翻云覆雨二十余载的传奇人物,乔布斯此次进军服务器市场的举动,的确值得我们关注。其实从“低端走向高端”的剧目在IT产业的发展史上已经不只一次地被上演着,paq走麦城”的插曲,还是像微软、Intel一样谱写一篇“论持久战”,抑或是特立独行地走出一条自己的“苹果之路”呢?
时隔1年,乔布斯又一次带着他全新升级后的Xserve来到我们面前。显然,这次他想告诉我们他的选择:我要做宝马,我会走自己的路。这也再次引发了我们的兴趣。
深层探架构
其实,人们对于苹果的好奇,除了源于它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身世和富于创新的时尚理念,更大程度来自它神秘的
PowerMac系统。正如您所知道的,PowerMac其实是IBM、Motorola和苹果自1991年起联手打造的PowerPC(RISC)架构在Mac系统上的一种具体实现。目前的PowerMac G4系统(简称G4)架构则是基于PowerPC G4处理器(如图1)开发而成。可以看出,与我们熟悉的IA架构相比,这里的整个结构设计都要显得简洁得多。
一颗系统控制芯片(代号为U2)占据了整张结构示意图中的最主要位置,这也形象地体现了RISC系统领域的制造商们在设计理念上对整体平台架构平衡的重视程度远胜过对处理器本身结构的关注。该芯片集成了包括内存、PCI/AGP以及千兆LAN和800Mbps的火线800在内的等主要的高速设备控制器,以求最大限度地缓解这些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所带来的性能瓶颈问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LAN和火线800也被列为高速设备直接集成进了U2芯片,这与传统IA架构中将它们整合在南桥(Intel 8××系列称ICH)芯片里的习惯也有些不同,看来苹果对于高效外部传输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而对于USB 、IDE等其它低速设备,则被接到了G4带宽为533MB/s的64位、66MHz PCI总线上,这显然是出于灵活配置的考虑。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G4选择了成熟且廉价的ATA-133硬盘来作为其存储系统,尽管这对于控制整体成本、提高系统性价比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也多少令我们对其系统平衡能力产生了质疑。不过,为了解决
IDE设备性能瓶颈,设计者也采取了另一种手段――多IDE通道并行,让用户可以通过增加磁盘数量来获得存储性能的倍增,从而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找到了最恰当的平衡点。凭借4个独立的ATA通道分别管理4块IDE硬盘的设计,在多硬盘系统或RAID(软)应用环境中,其存储性能理论上将能真正实现接近线性的增长表现,这和其同时推出的Xserve RAID系统的存储原理基本一致。
尽管没有IA架构的CPU那么不可一世,但PowerPC G4处理器的地位仍然不容忽视,这里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设计者为每颗CPU提供的板载2MB L3 Cache。作为32位超标量(Superscalar) PowerPC处理器,G4内置L1指令和数据Cache各32KB,256KB L2 Cache, 并整合了128位的Velocity Engine (AltiVec)矢量处理单元(类似SSE2)
“宝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