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纯哺乳期宝宝喂养误区:哺乳期新生儿喂养误区(精选5篇).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纯哺乳期宝宝喂养误区:哺乳期新生儿喂养误区(精选5篇) 】是由【waw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纯哺乳期宝宝喂养误区:哺乳期新生儿喂养误区(精选5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25年纯哺乳期宝宝喂养误区:哺乳期新生儿喂养误区(精选5篇)
篇1:纯哺乳期宝宝喂养误区:哺乳期新生儿喂养误区
对婴幼儿来说给他喂什么、喂多少东西和怎么把这些食物喂到他嘴里去是同样重要的事情,所以一个孩子的饮食内容和喂养行为是同等重要的。
纯哺乳期宝宝喂养误区
喂养行为主要包括四方面:
第一,婴幼儿食物的置备行为。
第二,家长的喂养行为。
第三,儿童的进食行为。
第三,孩子的喂养环境。
哺乳期新生儿喂养误区:
误区一:宝宝一哭就喂
很多妈妈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按需哺乳,到底什么是按需哺乳,往往走入一个误区就是一哭就喂。很多肥胖儿就是因为过度喂养,一哭就喂。其实小婴儿哭的时候,有的时候是饿了,有的时候是需要引起你的关注,有的时候是孩子的肚子深入哪里不舒服,还有两三个月的孩子可能平躺着,感觉累也可能用哭声表达,有的时候孩子觉得累了也哭。
你要做到真正的按需哺乳,必须是在一次喂饱的基础上帮助他形成规律以后的按需哺乳比较好一些。
举一个例子,当这个孩子真正饿了以后,尤其是母乳喂养,应该先喂一边乳房,然后喂另外一边,如果听到孩子咕咚咕咚的吞咽声说明您的孩子吃饱了。只要一吃饱,母乳喂养的时间一般就是两到三小时,所以两到三小时以后孩子才有短促有力的哭声又饿了,这样形成一顿一顿的节律,这才能真正的按需哺乳。
误区二:喂奶时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
第二个误区,在喂奶的时候,有的妈妈漫不经心,他不与孩子做这种眼神的交流,你看她也许抱着孩子喂奶,但是没有看着孩子,用关注的表情对着孩子微笑,而且眼睛看着电视,也许跟别人聊天。最可怕的是人工喂养的孩子,有的父母想反正用奶瓶喂奶,让孩子躺在床上,就抱着奶瓶,妈妈根本都不抱。
这种人工喂养,虽然物质营养摄入了,现在心理需求完全没有满足他。我们提醒家长,不管是母乳喂养,特别是奶瓶喂养的人工喂养,一定要把孩子抱在怀里,要一边喂一边跟孩子交流,让孩子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满足。
误区三:过早加入了配方奶粉
第三个喂养误区,有的妈妈虽然母乳很足,大家过早的加入了配方奶粉,问她为什么?她说感觉我的母乳很稀,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母乳80%都是水,所以本身就是很稀的液体,只要你有足够的母乳就可以坚持到4到6个月,而且完全够你的孩子的营养发育的需要。
误区四:过早的添加辅食
第四个误区,过早的添加辅食。好几年前咱们的观点是,纯母乳喂养到4个月就可以了,现在从去年开始,咱们国际上一般要求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所以不要过早添加辅食。尤其是有些孩子,母乳还很足的情况下,妈妈4个月就开始添加各种米粉、蛋黄等等,就把孩子在母乳中获取的营养就剥夺了。
特别可怕的是,有的孩子用母乳喂养已经是肥胖儿了,你还在4个月就开始添加辅食,只能让这个孩子更加肥胖。所以单纯母乳喂养本身就是可以预防肥胖的,所以我们一般坚持纯母乳4到6个月。
篇2:新生儿喂养 喂养宝宝的五大误区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误区一: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十分重要,然而也不能给宝宝过量地摄入或滥用,否则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维生素A、D中毒、补钙过量等危害。
误区二: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没有奶粉冲出来的牛奶那样浓,所以放弃母乳喂养,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多好处,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实践证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少生病;母乳与牛奶相比,所含营养较全面、充分,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健康;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更方便、更省钱,不用消毒,且温度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体恢复较快,并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误区三: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添加换乳期食品不仅可以补充宝宝营养,还能让宝宝学会吞咽、咀嚼,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宝宝甚至一岁还没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对。
误区四:用鲜奶代替配方奶粉喂养2岁以内的宝宝
对宝宝来说,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质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于宝宝消化;牛乳中蛋白质、钙、钠、钾等的高含量与宝宝未成熟的肾脏能力不相适应。因此,2岁以内的宝宝最好选用配方奶粉,尽量不用鲜奶。
误区五:选用保健品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减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后6个月到3岁这段时间。
有些家长认为为孩子选用保健品也是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的好办法,事实上,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保健品中还没有专门提高免疫力的,很多宣称以提高免疫力为主要功效的保健品,其实并没有临床和理论上的科学根据,选择保健品其实不如改善孩子的饮食结构。
篇3:喂养宝宝四个替代误区
喂养宝宝四个替代误区
目前,我国许多父母在喂养宝宝方面都存在着一些误区,而最为典型的要数以下4方面。 误区1:鸡蛋替代主食
传统观点认为,鸡蛋含有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而且小宝宝吃起来也比较方便,是一
种较好的儿童食品。一般来说,宝宝从4个月后就可以逐渐、适量地进食鸡蛋了,但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贪多求快,最好是先让宝宝吃1/4个蛋黄,然后是1/2、3/4个,再逐渐过渡到吃一个鸡蛋。
但是,鸡蛋再有营养,也不可代替主食过多食用。
原因:
一是,主食一般指米饭和面食,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是既经济又能直接转化的热量营养。
从人体的物质结构来说,碳水化合物才是我们身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
从消化学的角度来说,在合理的饮食中,一天中人所需要的总热能的50%~60%都来自于碳水化合物。与鸡蛋和大鱼大肉相比,米饭和面食不但要容易消化得多,而且也有着其他食物不可代替的营养物质。因此,在任何国家,米饭、面食一类的谷物都是合理膳食的基础。
二是,对任何人而言,鸡蛋都不是食用越多就越好。如果长期过量地摄入蛋白质,不但营养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且还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肠胃病、口臭、舌苔增厚等现象,增加体内的氨类毒副产物,加重肝肾负担,增加钙的排出量,最终影响身体健康。而对于胃肠功能差、消化酶少的小宝宝来说,更是如此。
专家建议:虽然鸡蛋营养丰富,但不可作为主食过多食用,一般来说,每天1只即可。而且,每天必须给宝宝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说要让宝宝吃一些米饭和面食,这样才能给宝宝提供充足的热量来源。
误区2:水果替代蔬菜
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水果蔬菜富含多种维生素,对身体健康、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十分重要,是宝宝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一般来说,水果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物质,还具有生食方便、宝宝爱吃的特点,所以有些父母误认为水果可以代替蔬菜,特别是对于不爱吃蔬菜的宝宝,总是拼命让其吃水果。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
原因:
・从营养学角度看,水果所含的营养远远比不上蔬菜。以苹果和青菜为例,两者的钙含量比例为1:8,铁含量为1:10,胡萝卜素含量为1:25,可见,在一天的饮食计划中,绿叶蔬菜是必不可少的。
・蔬菜中所含的纤维素在人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作用。不断咀嚼纤维,能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特别是促使胰液分泌,有利于油脂类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的宝宝胃口不好,往往与蔬菜吃得太少、体内缺乏纤维素有关。纤维素还能刺激肠管蠕动,使大便保持通畅,避免发生便秘,这样,可以缩短粪便在肠中停留的时间,从而减少有毒物质的刺激。
・宝宝适当吃水果对身体有好处,但如果摄入过多,会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容易导致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据有关专家介绍,有些宝宝对水果中所含的果糖吸收不好,会从肾脏排出。从水果的特性看,有些水果吃多了会影响健康,比如橘子吃多了容易“上火”,导致大便干燥;梨吃多了会损伤脾胃;荔枝吃太多会出现四肢冰冷无力,多汗、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水果、蔬菜两类食物只能互相补充,不可偏废,更不可互相取代。
专家建议:不论国内还是国外,膳食金字塔都建议将蔬菜和水果的合理摄入比例定为3:1,最多不超过3:2,也就是说,蔬菜的摄入量应该多于水果。因此,一定要从小培养宝宝的'蔬菜情结,尤其是对黄绿色蔬菜的喜爱。对于那些不喜欢吃蔬菜的“铁杆”宝宝,妈妈一定要多动脑筋,变化蔬菜的烹煮方式,激发宝宝对蔬菜的兴趣。
误区3:饮料替代白开水
目前,碳酸饮料、果汁、果冻等已经成为都市宝宝消费的主流,有的宝宝一天不喝饮料就不行,一方面是喜欢那种酸酸甜甜的口味,另一方面是很多父母错误的认识,使得不少宝宝从一两岁开始就养成了偏爱饮料的习惯。
一般将市场上的常见饮料分为3种:
・碳酸饮料
以糖、香精、色素加水制成,其中有些饮料中还加有咖啡因,喝起来口感清爽甜美,很适合宝宝的口味。但喝多了不仅会让宝宝摄入糖分太多,而且碳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宝宝机体的内环境有不利影响,同时也因饱胀感而影响食欲。喝过多的碳酸饮料,还会造成宝宝体内的钙流失。研究表明,在偏爱碳酸饮料的宝宝中,约有六成因缺钙而影响正常发育。特别是可乐型饮料,磷含量过高,过量饮用会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造成发育迟缓。
・营养型饮料
因加入果汁、牛奶等而备受父母欢迎,被认为既能满足宝宝食欲,又可以补充营养。其实这些饮料中营养素的含量比天然食品要低很多,营养价值并不高,而且大多数添加了防腐剂、稳定剂和香精、糖精等对宝宝无益的物质,不宜多喝。
・滋补型饮品
加了花粉、蜂王浆或补益类中草药(如枸杞、人参、桂圆等)的营养品,对健康的宝宝来说,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影响正常饮食中各种营养素的吸收。有些产品含有激素成分,喝多了会导致宝宝性早熟等严重后果,应严格限制宝宝饮用。
大量事实证明,最经济实用的适宜宝宝喝的饮料莫过于白开水了。白开水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十分理想的生理活性,不但能及时清除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更能提高人体的耐受能力和抗病能力,使人体不易产生疲劳感。
专家建议:对于3岁内的小宝宝来说,最好不要喝饮料。而且,补水也要“少量多餐”,每次饮水应控制在100毫升左右,每天的补水量以1500毫升左右为宜。除了要提醒宝宝喝水外,也可以让宝宝吃一些含水量较大的蔬菜、瓜果等食物,换个花样给宝宝补充机体所需的水分。
误区4:软食替代硬食
很多父母认为,宝宝咀嚼能力不强,应该给宝宝喂一些稀饭、面汤、米粉之类口感软的食物。其实,这是不对的。
原因:
・软食营养不足
并非宝宝不能吃这些软质食物,只是这些食物水分多、能量低,不含铁、锌、钙,营养素的含量较低。宝宝的胃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如果吃的都是这些软质食物,那么所摄入的营养成分必定达不到需求。像这样辅食过稀、过软、太简单、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是造成我国婴幼儿营养不良症的发生率较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咀嚼硬食有好处
咀嚼能促进面部肌肉运动,这种运动可以加速头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使脑细胞获得充分的氧气和养分供应,让宝宝大脑的反应更加灵敏;
勤咀嚼还有助于视力发育。常吃软食的宝宝视力要差一些,而常吃硬食则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弱视等眼疾的发生;
此外,高度的咀嚼功能是预防错牙和畸形牙最自然有效的方法之一。
・有助于颌骨与牙龈的正常发育
宝宝出生后4个月,颌骨与牙龈就已经发育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足以咀嚼半固体食物了。乳牙萌出后,宝宝的咀嚼能力会进一步增强,此时应相应地增加食物的硬度,让宝宝多练习咀嚼,这样有利于牙齿、颌骨的正常发育。

2025年纯哺乳期宝宝喂养误区:哺乳期新生儿喂养误区(精选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wa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