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色彩基础教学中的形色转换
近十年来,各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招生依然火爆上升,但学生们一旦从学校走向社会,他们的色彩能力便暴露出严重问题,比诸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亟需改革和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尽管这些年涌现出许多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上的变革者和求新者,但作为教学的实践者,觉得当代学院的色彩基础教学改革的空间依然很大。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受传统影响深刻的老师一直沿用苏联的传统方式,塑造形以“形准”为标准,“色”则主要为物体的“固有色”概念,一致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体系,使得个性鲜明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状态因之受到一定的限制,以至在创作中呈现出题材、技术、形式的相似现象。在这样一个以共性要求为主要支撑的教学模式中,缺少培育个性的土壤,使种种针对创新意识的能力培养的教学构想不能落在实处,学生养成了简单抄袭、模仿的惰性,丧失了主动思考、积极创作的激情,这对日后的设计专业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方面,在教学改革的有力号召下也出现了另一个极端,一些求新求变的教师的教学内容却又过于抽象,教学方法过于直接,他们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彻底忘却过去所学而改头换面。这种做法的结果有二:一是导致学生们对于以往所学知识的断层,不利于他们后继课程的延续。二是在缺乏深入理解的情况下,学生们忙于画面形式的更换却不知隐藏在形式之下的本质内涵。
形态和色彩在现代设计领域,既不是照搬物象原形,拷贝对象色彩,也不是表面的形式构成,而是需要创造和再设计,这就需要全面而系统的形态和色彩训练。实现设计色彩基础教学中的形色转换训练,即是针对上述两种基础教学方法的种种弊端而提出来的,但并不是站在对立的立场对这两种教学方法进行完全否定,而是起到有效的衔接和桥梁作用。我们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课程安排,利用学生们以往的绘画语境,结合他们熟悉的艺术概念,将设计色彩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立相对独立的单元课题。第一阶段的训练课题为写实性色彩训练;第二阶段为印象派色彩语言训练;第三阶段为装饰性色彩训练;第四阶段为表现性色彩训练。每个单元课题指导学生尝试一两种绘画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学生在接受色彩基础训练时最终也在接受一种思维训练,并以此尝试将其知识结构慢慢转型,让他们直观地观察和理解两大绘画基本语言即形与色在每个单元课题中的具体转换,并清楚地认识到设计性色彩的特征,以便强化设计意识,然后再逐步触及到纲领、理念、实验研究和创新,这样学生就能有意识地将从基础教学中所获内容运用到专业学习领域。
授课内容主要选取西方现代美术史上一些重要流派进行讲析。西方现代派绘画介于西方传统绘画与现代设计之间,很多现代派大师既从事绘画,又接手大量的设计业务,他们的造型理念和美学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西方现代设计的多种风格。所以,此课题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能有效衔接绘画与设计的关系。重视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其能汲取西方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创造出具有现代设计感、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实现形态转换的具体做法是:分析自然形态,发现自然的本质元素,提炼视觉的基本形态要素;艺术地运用现实形态,以多种超越自然的方式表现,而不是自然主义的照搬、摹写,突出的是源于自然的形态美与形式美的表达。具体到画面效果则是:首先是原生自然的真实表现,描摹、仿照、逼真再现自然形,慢慢地过渡到规律化、提
设计色彩基础教学中的形色转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