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城头举义旗
安徽省淮南市有个廖氏聚居地叫廖家湾村,当地有“廖家湾,大小官,一百三十三”之说。辛亥革命时期,一批廖氏青年加入同盟会,投考安庆武备学堂,参加马炮营起义。武昌起义后,廖氏子弟积极参加淮上军,投身讨袁战争。民国时期,寥家湾出了廖运泽、廖运升、廖运周、廖传枢4位将军,而且他们4位都在解放前夕先后率部起义,投入人民的怀抱。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廖家4将军中的两位,时任国民党第85军第110师师长廖运升与其堂弟廖运泽,于1949年5月4日在义乌成功起义的经过。
(一)
廖运升是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廖运升因为参加反蒋活动而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廖运升又回到蒋系部队,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军衔也晋升到了少将。
廖运泽是廖运升的堂弟,是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遭国民党通缉后,廖运泽与共产党脱离组织关系,在国民党军中任职。他先后担任过国民党暂编第
14师师长、骑兵第2军军长、第96军军长、第19集团军副司令、第8绥靖区副司令长官等要职,并晋升为中将。
抗日战争胜利后,寥运泽见内战又起,就辞去了所任的骑兵第2军军长之职,挂了个国防部部员的虚职。1948年初,廖运升也与堂弟廖运泽一样到国防部任少将部员,他俩都在南京闲住。解放战争形势急剧变化,国民党大批军队在战场上被人民解放军歼灭,蒋介石千方百计补充兵员,因此廖运泽、廖运升又被起用。1948年6月底,廖运泽担任第8绥靖区副司令兼暂编第1纵队司令,推荐其堂兄廖运升为纵队副司令。1949年1月中旬,暂编第1纵队改编为暂编第1师,廖运升任师长,寥运泽任芜湖第15绥靖区副司令。
这里还要提到廖家的另一位将军廖运周。他是黄埔军校第5期学生,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他受党组织派遣到西北军从事兵运工作,奉命“长期隐蔽,掌握部队,坚持斗争”。在国民党军队的21年中,廖运周接受中共党组织的单线领导,积极在进步军官中发展党员,并努力取得国民党军首脑的信任,逐步升级,当上了110师的少将师长,在淮海战役中,1948年11月27日,在廖运周率领下,110师在苏北双堆集起义成功。
蒋介石为了保住110师这个嫡系番号,于1949年4月将廖运升的暂编1师改编为110师,调廖运泽任衢州编练处副司令。蒋介石虽然起用廖运泽、廖运升,但并不信任他俩。特别是廖运周率部起义后,国防部保密局密令驻阜阳特务组组长刘惠生随军监视他们的行动,查明他俩与廖运周是否有联系。刘惠生与廖氏兄弟私交颇深,为了公私两全,他将密电给廖运泽过目。廖运泽看到密电后,怕是刘做的圈套,引其上钩,决定尽快与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
(二)
廖氏兄弟一面派人去找廖运周联系,一面派张明诚到淮北游击区找中共党组织。恰好此时华东野战军联络部派往淮南一带做策反工作的朱怀明也前来与廖氏兄弟联系。廖氏兄弟认为就地起义因周围的其他国民党部队兵力较强,条件尚不成熟,起义还要等待时机,请朱向党组织汇报。与此同时,廖运周的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第42师从双堆集开往河南鹿邑县集训路经涡阳县,涡阳军分区李国厚希望廖运周利用堂兄弟的关系写信策动廖运泽、廖运升率部起义。1949年1月,廖运泽兄弟俩派
义乌城头举义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